被譽為「世界級IT代工航母」的富士康,敲定對成都及鄭州的投資計劃,深圳生產基地員工人數將從40萬減少到10萬。據報導,此舉對珠三角衝擊頗大。
香港文匯報報導,港商表示,富士康連續兩次大幅度加薪,刺激珠三角工人的加薪慾望,對港商、台商影響很大。工資已經成為珠三角企業最大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外國客人又不肯加價,利潤低的加工製造業內遷將是大勢所趨。
有港商代表甚至透露,如果不能成功「升級轉型」,將有超過50%在珠三角投資的中小港企計劃在一、兩年之內結業。
鴻海集團對四川成都及河南鄭州兩地新投資案,為鴻海在大陸內遷的最新佈局,初步規劃成都專攻機頂盒及平板電腦業務,鄭州則鎖定手機發展,成為鴻海大陸內陸城市新據點。深圳則保留技術層次較高的蘋果組裝線。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齊光華指出,富士康「出走」是必然,港商對深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富士康加薪更加關注。富士康加薪,大部分港企「跟不起」,大家更擔心由此引發骨牌效應,會讓更多工人「稍不滿意就罷工」。
齊光華表示,許多日資企業已經有意撤離內地。撤資、向內地轉移生產線,都已經是大勢所趨。
深圳台商協會副會長,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蔡正富表示,「富士康內遷不具有代表性。」富士康是毛利極低的IT代工企業,產值大,利潤低。富士康內遷受到非同尋常優待,各地方政府爭先恐後補貼政策,這是其他台企無法企及。
「富士康北遷的模式無法效仿。」蔡正富說,珠三角台企這幾年已經轉型,有的從事商業、服務業,有的轉做內銷,以艾美特為例,今年內外銷比例各佔50%。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分析,富士康北遷一方面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是為了分散人口、分散風險,避免再發生連續跳樓等事件。「未來富士康不會再建立20萬、40萬人口的廠區,今後不會建立如深圳這樣的全球製造中心。」
他預計,中國仍然將是富士康的主要生產基地。「中國工人工資仍然非常低,目前只有美國工人的30分之1,再上漲1倍仍然只有美國的15分之1,仍然具有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中國勞動力過剩的局面並沒有改變,低端的製造業未來不會被完全淘汰。」
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達志表示,富士康遷出,雖然暫時會對深圳的GDP、進出口總額有影響,但相信更多自主創新能力更強、附加值更高的企業會填補空白。
與企業界的競相討論相比,政府部門則表現得極為謹慎。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一直未有相關官員回應此事,而廣東省外經貿廳也以「沒有收到相關報告」為由,對富士康將重要生產線北遷「不予評價」。
最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