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 (156MB@PDF@KF/4F/SU/FB)

hibye3721 發表於: 2019-3-18 22:58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檔案名稱】:中國古代八大兵書
【檔案大小】:156MB
【檔案格式】:PDF
【檔案語言】:簡體中文
【檔案空間】:KF/4F/SU/FB
【上傳日期】:2019/03/18
【刪檔天數】: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
【預覽圖片】: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是一部世界的兵學聖典,被譽為「天下奇書」,更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奇書聖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是中國歷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試圖學的寶貴遺產——「兵者,國之大事,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是中國兵學的聖典之作,更是縱橫天下的無上利器,更是流行於商界的商戰指南,更是公認的世界上偉大的軍事著作。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更是一部軍事哲學書,把人類生死場上的智慧較量深刻展示出來,成為中華試圖的集大成者。


(周朝)姜尚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呂氏,一名望,尊稱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漢族(華夏族),「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裡,太公望所出也。」(今山東省日照人)據說祖先在舜時為「四岳」之一,曾幫助大禹治水立過功,被封在呂,姜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雖然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他已年過六十,滿頭白髮,閱歷過人,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春秋)孫武
  孫武,字長卿,漢族,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為齊國名將。他自幼喜研兵法,頗有心得。在其18歲時,因齊國內亂不止,他深感無用武之地,便離開齊國去往吳國。
  孫子的先祖為陳完,陳厲公之子,媯姓,氏陳。陳厲公兄陳恆公之少子林殺厲公而自立,是為莊公。故陳完不得立,為陳大夫。莊公卒,立弟杵臼,是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殺其太子禦寇。禦寇與完交好,恐禍及己,完故奔齊。齊桓公素聞陳完之才學,欲使為卿。陳完以「羈旅之臣不可當高位」為由婉拒。後齊桓公命陳完為工正(掌管百工)。陳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陳氏為田氏,故他又被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原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功,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姓「孫」氏。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史稱「四姓之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侯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伍子胥先後七次向吳王推薦孫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讚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80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將軍。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戰國)吳起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改革家。漢族,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武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孫臏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孫武后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餘字。關於孫臏臏刑其實是錯誤的,在太史公自序這本書中提到「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講的是孫臏被砍掉雙腳,而不是挖掉膝蓋骨。

(戰國)尉繚
  中國古代軍事家——尉繚,生卒年不詳,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姓失傳,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同時也是秦始皇的情報兼特務頭子。有人說尉繚是鬼谷子的高足,學成後即過著隱士的生活,後應魏惠王的邀請,曾向其陳述兵法。

(三國)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詩人杜甫有《蜀相》名篇傳世。

(明朝)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謚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清朝)曾國藩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書目:
前篇 - 前秦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姜太公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孫子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吳起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孫臏兵書

後篇 - 後秦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尉繚子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諸葛亮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劉伯溫兵書
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曾國藩兵書

【下載載點】:




【解壓密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