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捉螢火蟲的經歷,在黑夜裡追逐許久,才把小小的螢火蟲放進瓶子裡,隔著玻璃看它一閃一閃發出微光……讓螢火蟲像星星一樣掛在天上,是不少人兒時的夢想。在紐西蘭北島一個小城,這種夢想竟能成真: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巖洞內熠熠生輝,燦若繁星,
有人把這種自然奇觀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100年前,毛利人發現神奇的山洞
一個雨天,筆者從奧克蘭驅車南行160多公里來到小城懷托摩。毛利語中,懷托摩是"綠水環繞 "的意思。這裡果然青山巍巍,小溪潺潺。
螢火蟲洞入口處是座尖頂小木屋,旁邊立著刻有毛利圖騰的木雕紅柱。
傳說1887年,一名英國測繪師在當地毛利酋長陪同下,乘亞麻小筏,手持火把進洞探險,發現了洞內奇景。這些發光體是當地一種螢火蟲的幼蟲。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景觀。從此以後,遊人接踵而至,螢火蟲洞也揚名世界。距發現此洞百年後的1989年,
紐西蘭當局終於把這個洞的所有權歸還給毛利族人。
遇到光線和聲音無法生存
從一個綠樹掩*的洞口,我們進入了有1.5萬年歷史的鐘乳石溶洞。昏暗中一直走到洞穴深處,順著導遊耳語般的指點,看到側面岩石上一片綠白色微光。微光下是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從洞頂傾瀉而下。每條絲上有許多"水滴",極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原來,這些螢火蟲在幼蟲期不僅能發光,還能分泌附有水珠般黏液的細絲,洞內昆蟲循光而來,撞到絲上就動彈不得。螢火蟲幼蟲便爬過來美餐一頓。
美麗熒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機四伏的"垂釣線"。
導遊說,這些小精靈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螢火蟲不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
目前只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螢火蟲。人們無法在影視作品中欣賞到,連旅遊宣傳照片也屈指可數。
甘願犧牲為幼蟲充當食物
沿著洞中石階而下,我們登上河邊小船,漸漸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導遊用手拉著繩索推動小船前進,沒有人說話,只有輕輕的水聲。忽然,我發現前面的水面似乎有光影搖動,一抬頭,才發現自己已處在一片"星空"之下,頭頂似乎有條淺綠的光之河在流動。仔細看,綠色的光點如滿天繁星,閃閃爍爍。密集處層層疊疊,稀疏處微光點點。遠遠望去,彷彿置身於香港太平山上,觀賞星羅棋布的萬家燈火。"群星"倒*在水面上,如萬珠*鏡,美不勝收。
導遊輕聲介紹說,紐西蘭的螢火蟲生命週期為一年。幼蟲會發光吐絲,其熒光隨著年齡增大變得愈加明亮。幼蟲經6-9個月變成成蟲。奇怪的是,成蟲有翅膀卻沒有嘴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2-3天後,它們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食物。大家不禁 [欷,小小的螢火蟲竟能發出如此璀璨的生命之光……
小船在我們的默想中緩緩駛出黑暗,出口處又是一個籐樹覆蓋、綠水悠悠的洞口。導遊沒忘記感謝大家的配合,洞裡沒有喧嘩、沒有攝影、更沒有捕捉。其實,在導遊誠懇的致謝後面,有嚴厲的措施:蓄意破壞洞穴環境者,最高處罰為兩月監禁和高額罰款。正是由於全世界遊客的共同維護,才使得這份大自然的饋贈一百多年來依然神奇、燦爛。

新西蘭的螢火蟲洞(Waitomo Caves)是一個有1.5萬年曆史的鐘乳石溶洞,裏面有成千上萬個星星一樣閃閃發光的螢火蟲的幼蟲。
目前只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有這種螢火蟲。新西蘭的螢火蟲洞由一名英國測繪師和當地毛利酋長在1887年發現。
毛利語中,Waitomo是綠水環繞的意思
螢火蟲洞周邊環境


入口

洞內的鐘乳石







螢火蟲在幼蟲期會發光吐絲。這些水晶珠串是螢火蟲幼蟲分泌出的附有水珠般黏液的半透明細絲



洞裏的昆蟲向光亮飛來,被沾在絲上無法動彈,被螢火蟲幼蟲吃掉。



遊客乘坐小船進入漆黑的螢火蟲洞。必須保持絕對安靜。不准拍照。(所以能找到的圖片很少)
洞頂上的藍色光點是螢火蟲幼蟲所發出的光,年齡越大,發出的光就越強。



懷托摩螢火蟲洞 (Waitomo Cave) 位於羅吐魯阿附近, 號稱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鍾乳石及螢火蟲洞, 於1887年由一位毛利酋長伴同一位英國官員首當其衝前往探險勘察, 螢火蟲洞百年以來一直是紐西蘭相當獨特的旅遊名勝之一, 吸引了上百萬名遊客由世界各地前來一睹螢火蟲洞風貌. 走進螢火蟲洞的石灰岩洞裡, 沿著美麗壯觀的鍾乳石通道, 正讚嘆著大自然的奧妙時, 乘坐平底船, 滑到千萬隻螢火蟲下, 幽幽光點密佈頭頂, 彷彿倘佯在滿天星光燦爛的大地, 仔細聆聽輕柔徐緩的滴水聲, 才恍然大悟仍置身於深入地底螢火蟲洞的巨大洞穴中.
紐西蘭螢火蟲洞的形成
石灰岩是由無數的海洋生物遺留物的化石所形成的. 懷多摩螢火蟲洞3 千萬年前是在深海底下, 這2千4百萬年來, 螢火蟲洞經過無數次的地質變化, 如: 地殼變動及火山活動等, 許多堅硬的石灰岩受到扭曲變形並且被帶到海平面上, 爾後經過雨水侵蝕, 形成許多的岩縫. 雨水與空氣中帶著微酸的二氧化碳, 日積月累地侵蝕, 使得岩縫逐漸擴大成為鍾乳石及石筍, 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螢火蟲洞岩洞景色. 經過推算估計大約1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3立方公分的鍾乳石, 不過也會因著地形結構、植物機能、石灰岩深度、內外環境氣候、以及洞穴形成的年數, 影響鍾乳石形成的速度. 兩個並排的鍾乳石會因為不同的水流途徑, 而各有不同的形成速度.
紐西蘭螢火蟲洞的規定
紐西蘭的螢火蟲是兩翼昆蟲的幼蟲期, 每一隻螢火蟲可以吐出最多70條濕黏的透明絲線, 最長的甚至有近20公分, 藉由發出的微光吸引並捕捉其他的昆蟲做為食物, 賴以為生存. 螢火蟲需要充分的溼度避免乾枯死亡、需要適當的環境讓吐出的絲線穩定懸掛、並且需要黑暗的空間散放微光, 而鍾乳石洞穴裡正是一個天然且搭配的天衣無縫的理想生存空間.
進入螢火蟲洞洞穴參觀有特別幾項規定: 鍾乳石及石筍會因為觸摸而失去它的色澤, 並破壞其脆弱的組成結構, 必須珍惜, 千萬不要用手觸摸; 在螢火蟲洞洞穴內必須保持寧靜, 特別是乘坐平底船觀看螢火蟲時, 千萬不要驚嚇破壞了螢火蟲的生態環境; 最後為了每位遊客的安全, 全面禁煙、全程禁止使用相機及錄影機、並且必須跟著團隊一同行動以便嚮導照顧, 避免在濕黑的螢火蟲洞洞穴內發生意外.
螢火蟲洞如此天然形成難能可貴的奇景, 非常需要每一位遊客一同來愛護與維持螢火蟲洞, 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並體驗這世界奇景之一螢火蟲洞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