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有寶寶的家庭,適合養寵物嗎?

naoki232 發表於: 2011-2-24 17:43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寵物在許多家庭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除了可以陪伴我們之外,還可以培養小朋友的愛心、耐心,但卻也會帶給我們一些疾病,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表示,有許多疾病是人畜共通的疾病,即是可經由動物傳染給人,因此寵物除了有帶給人過敏的可能外,也有感染其他細菌性疾病的可能,以下我們就來討論這些感染性疾病的病源,及會帶給人的後遺症。

人畜共通的感染性疾病

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有很多種,現今比較不常見,因為台灣的環境衛生改善及衛生單位的努力,讓發生率逐年下降,但是如果父母一不小心,還是會使家中的小寶貝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中,所以賴建丞提出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疾病。

   1.

      布魯氏菌:
      這是由狗、兔子及家禽類身上感染到的細菌,通常由動物的排泄物所傳染,只要用手碰過動物的糞便再吃進口中,或者吸入排泄物中的細菌至體內,就會感染到,一般會引起關節炎、肺炎,甚至是敗血症,有抗生素可治療。
   2.

      鼠疫:
      這即為15世紀時的黑死病,鼠疫的潛伏期為1~6天。患者通常會發燒、頭痛,和有局部淋巴腺脹大和疼痛(淋巴結炎),這是常見的病徵類型。鼠疫是由嚙齒動物身上的帶菌蚤咬人而傳播。人們皮膚若有傷口,而與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接觸,亦可感染到鼠疫。鼠疫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但卻具有高度傳染性,可於人與人之間通過空氣傳播。不要以為鼠疫只有經由老鼠身上才會得到,其實由貓、狗、兔子等身上也會傳染到,這種疾病通常由食物及接觸傳染,如果動物身上有跳蚤又咬到人身上時,也會傳染到,會引起腦膜炎、敗血症等後遺症,有抗生素可治療。
   3.

      萊姆氏菌:
      由貓狗身上的蝨子傳染而來,在人會發生類似感冒的症狀、疲倦、頭痛及偶有皮膚紅斑,如果不予治療則有心臟、神經及關節的毛病出現,有抗生素可治療;寵物如有突發之關節腫痛,不願走動,另外還有發燒、疲倦、脾及淋巴結腫大、無食慾時就要懷疑了。
   4.

      狂犬病:
      這是一種急性及致命的疾病,因狂犬過濾性病毒引起,影響病者的腦部及脊髓。潛伏期通常是3至8個星期,也可能是幾天至一年。病徵包括疲倦、頭痛、發燒和皮膚產生異常的感覺;經過幾天後,會出現過度活躍、神志不清、肌肉非常疼痛及僵硬(特別是咽喉,導致患者怕水)、呼吸困難、癱瘓、昏迷和死亡。會導致神經病變,有抽筋、意識不清等症狀。由貓、狗、或者比較少見的果子貍、浣熊、蝙蝠身上而來,通常是經由唾液傳染。狂犬病主要還是靠動物施打疫苗來預防,所以賴建丞叮嚀家長一定要帶寵物去施打疫苗,一但被寵物咬傷,由於台灣不是疫區,仍建議先觀察十天寵物有無發病,若在疫區(如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或動物有狂犬病徵候,則可向醫院求診,再向疾病管制局申請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施打。
   5.

      貓抓熱:
      小寶寶如果被猴子、貓、狗的爪子所抓傷,就很容易得到貓抓熱,症狀為發燒及淋巴結腫大,雖然大部分會自瘉,但是小寶寶會發燒幾個月,而且貓抓熱的診斷需要一點時間,免不了要受一些折騰,所以最好還是不要被寵物抓到。另外貓抓之後,也不一定是貓抓熱,蜂窩性組織炎更常見,若延緩治療會演變成敗血症,會危及生命,不可不小心。
   6.

      隱球菌:
      存在於鳥類的巢穴中,通常為鴿子,屬於呼吸傳染,容易導致腦膜炎。養鴿的可怕在於得到隱球菌後,不一定會有症狀。發生於肺部的隱球菌症,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只有在偶然的機會照X光片才會被發現,所以病情往往拖延而錯失診斷的良機,及時發現有抗隱球菌藥物可治療。
   7.

      弓蟲:
      此為寵物身上很常有的寄生蟲,透過吃進遭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但絕多數寶寶吃進去之後不會有狀況,但孕婦千萬不可誤食,容易導致流產、胎兒畸形、腦波不全等症狀。
   8.

      寄生蟲:
      弓蟲之外,跳蚤、蝨子等也是寵物身上常見的寄生蟲,容易導致許多疾病,例如鼠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