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穴位敷貼,有助冬季強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玉娟表示,傳統中醫有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伏天是利用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進行治療,以便達到冬病夏治,而三九天為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在節氣上屬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這時候進行治療,能強身、扶正祛邪。
陳醫師指出,三九天穴位敷貼屬天灸療法,為冬至或冬至隔一天開始,每隔九天,連續三次,中醫認為,此時「陰氣已極,陽氣始生」,在這時候自然界正處於陰陽交替,而人體對環境、藥物也正是最敏感的時刻,所以在穴位上進行中藥敷貼,將中藥材在特定時間敷貼到特定穴位上,經由皮膚吸收後能達到特定療效。
陳玉娟醫師進一步指出,利用甘遂、甘草、白芥子、細辛、肉桂等溫陽的中藥材,在人的背部上,選擇肺俞、風門、定喘、腎俞等穴位進行穴位敷貼,能產生輕微發赤反應,經由穴道刺激作用,有助於預防過敏性鼻炎、感冒、氣喘等疾病,能強化人體免疫力,進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冬季的三九貼跟夏季的三伏貼,兩者一陰一陽,能夠相互配合,適合有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氣喘的病童,或是有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一般民眾方面,成人哮喘、肺氣腫、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人,都可以透過三九貼來加以改善症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孕婦、一歲以下的嬰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發燒患者、咽喉發炎者及短時間敷貼就會大量起水泡者,並不適合三九天穴位敷貼療法。除此之外,建議患者應根據個人病情及體質情況,配合中醫療法進行診治,如此才能更徹底改善病情。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三元表示,中藥穴位敷貼是以中醫經絡為依據,結合膏藥及針灸經絡兩大原理,使穴位敷貼具有活血、止痛、定喘、鎮靜等多種作用。
陳醫師指出,因為經絡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部份,為氣血運行的重要通道,具有溝通表裡、聯繫上下的作用,所以透過穴位敷貼可達到治療的效果。中藥穴位敷貼是把中藥做成一定劑型,然後敷貼在體表病灶或是相關穴位上,利用中藥對穴位的刺激和藥理作用,進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穴位敷貼常使用一些會產生一定刺激作用的芳香溫熱藥物,然後用於某些穴位上以便發揮治療作用,可達到局部刺激、經絡調節、藥理作用等目標。在局部刺激作用上,使用藥物用來刺激穴位,促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等,最後改善周圍組織的血流,進而達到消炎去腫的作用。
陳三元醫師進一步指出,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還可通過神經反射來激發身體的調節作用,促使身體的抗體形成、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最後就達到防治過敏性疾病的目標。經絡調節作用上,利用溫熱性藥物對穴位刺激,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去濕散寒的功效,具有預防保健的好處。
藥理作用上,中藥材在穴位上經由人的皮膚滲透到皮下組織,在局部位置可產生較高的藥物濃度,並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藥物刺激局部穴位,可激發人體經氣,同時通過微小血管的吸收、輸送,達到最大的全身藥理反應。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