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剛完成了一件大任務,首先就是要讓身體好好休息。
A 頭部問題
B 臉部問題
C 腰腹部問題
D 胸部問題
E 下腹部問題
F 泌尿生殖器官、臀部的問題
G 腳部問題
H 其他問題
A 頭部問題
掉毛情況增加
產後掉髮是由於荷爾蒙或壓力等所引起。母親的身體為了哺乳分泌很多荷爾蒙,而使基礎代謝的荷爾蒙功能變弱,所以才會掉頭髮。不過,這都是暫時性的問題,情況會慢慢好轉。
另外,飲食均衡也有助改善掉髮情形。這時請避免食用動物性脂肪或添加物很多的加工食品,而要多吃富含具保健頭髮功能的蛋白質、碘,如黃綠色蔬菜、小魚、大豆製品、黑芝麻等食品。
此外,頭皮的膚質也在改變,建議使用產前、產後專用的洗髮精,或多做保養。這個時候頭皮屑也變得比較多,所以要多勤於洗頭。
白頭髮增加
本來就很在意長出白頭髮的人,生完之後白頭髮可能還會更明顯。這是因為荷爾蒙失去平衡,缺少麥拉寧色素所致。
本來白頭髮就多的人,生完孩子之後還會長更多。剛生完沒多久時皮膚很敏感,染髮的話還是盡量避免為宜。換個髮型,讓白頭髮不那麼明顯,或是多吃些保護頭髮的黃綠色蔬菜、小魚、大豆製品、黑芝麻,也是不錯的解決之道。
貧血、頭暈目眩
剛生完時容易引起貧血,原因包括血液中紅血球減少、生產時出血所以暫時性地血液變少,或是因為哺乳使得鐵質流失等。
改善的方法就是多攝取鐵質,讓三餐攝取均衡營養。如果這樣還是沒有改善,可到醫院請醫生幫妳開鐵劑。
雖說可以吃鐵劑來補充鐵質,可是從食物當中來獲取營養還是最好的。提醒自己要多吃羊晒菜、菠菜、小白菜及豬肝等。一般而言產後一個月左右情況就會好,不過,改善程度可能會狀況的不同而有快慢之別。
站起來或久站時會頭暈(腦部貧血)
產婦生完後,會因荷爾蒙不平衡,或是鐵質攝取不足等而導致自律神經不穩定。此外,送到腦部的血液也減少了,所以就容易引起突然站起來或久站時會頭暈的情形。
這些原因幾乎都和睡眠或疲勞有關。頭暈的情況只是暫時的,無須過於擔心,不過,仍要多提醒自己攝取均衡飲食,並且要生活規律。如果頭暈情形嚴重,覺得眼前景象一直轉個不停,或是伴隨想吐的感覺時,就要去看醫生。
視力退化
產後疲勞有時會導致產婦暫時性視力退化。另外,夜間哺乳也會引起睡眠不足,視力退化的問題。
不過,通常只要去除疲勞,待體力恢復後,視力就會回復正常,所以可不必擔心。但是如果過了兩三個月之後視力都沒有好轉,就很有可能有其他原因,請去看眼科醫師為宜。
頭痛
生完孩子後有時會有頭痛的問題,原因出在荷爾蒙的平衡出現變化、睡眠不足、疲勞、哺乳或抱小孩導致肩膀酸痛等。
改善的方法是,如果有人可以幫忙家事的話就請人代勞,自己多多休息,或是寶寶在睡的時候也一起午睡,以多增加睡眠量。另外,也建議可以多做肩膀的按摩、加入些泡澡用品泡泡澡等讓自己休息一下。
● 安眠穴
位置:在脖子周圍稍微凹陷的地方有穴道,對於肩頸酸痛導致的失眠很有效。
手法:手心環抱頭部後方,用大拇指輕壓。
B 臉部問題
皮膚乾燥
有的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產後皮膚依舊乾裂沒有改善,不過,斷乳之後就會就會慢慢好轉。此外,產後由於新陳代謝變得活潑,皮膚容易堆積污垢,所以洗臉時要輕一點。洗面乳要選低刺激性的,搓揉後起多點泡泡時再開始洗。基礎化妝品則可選擇有
保濕效果的角素成分、MF天然保濕因子,或可補充神經醯胺(ceramid)的產品。
食欲旺盛
產後由於懷孕期間常吃零食的習慣還沒改掉,或是由於妊娠糖尿病等攝取食物受到限制,所以有時候生完孩子食欲就變得很大。
哺乳期間還是會消耗很多熱量,所以不必太在意,可是斷奶、不再哺乳之後就要小心了。另外,有乳腺炎症狀的人等,吃太多時會導致漲乳、疼痛等情形發生,要多注意少吃點零食,一天三餐要好好吃。
另外,由於產後憂鬱,或因對照顧小寶寶還不習慣因而感到壓力時,也容易有吃得太多的情形。偶爾請別人代為照顧寶寶,和朋友出去逛逛街買買東西等,紓解自己的壓力也是很重要的。
牙齒痛
產後一個月左右,身體都會受生產的影響而很敏感。因此看牙齒時的不舒服或牙痛會拖得很久。建議妳還是依自己的體能狀況做緊急處理,等到體能回復了再去一般的牙科做治療。
此外,為了避免蛀牙,平常就要好好刷牙。吃完東西十五分鐘內就去刷牙是最理想的。刷牙時細心地刷,花久一點時間慢慢刷。選擇含氟的牙膏對於預防齬齒也很有效。
耳鳴
耳鳴症狀看似簡單,其實原因很廣,和內臟功能退化、營養不足、高血壓等都有關。如果兩三天內會自己痊癒,就不需太過擔心,放著不管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不過,如果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或者本身有高血壓,又或是併發頭痛、頭暈等症狀時,就要多注意了,請盡早就醫。
眼睛模糊、充血
眼睛模糊、充血是由於產後疲勞所致。不習慣照顧寶寶、或孩子半夜大哭會導致妳睡眠不足,進而累積疲勞。這個症狀幾乎都只是暫時性發生而已,不必太過擔心。最好是寶寶睡覺的時候妳也一起睡,才能解決睡眠不足的問題。
這個情況長久下去可能會導致肝功能降低,並引發相關的症狀,有時還會使視力減弱,如果不放心的話,請接受醫生的診療。
黑斑、雀斑的去除
懷孕期間長出的黑斑、雀斑在產後三個月、照顧寶寶有一個段落之後就會慢慢好轉。原因幾乎都出在懷孕期間荷爾蒙分泌導致麥拉寧色素增生所致,所以黑斑、雀斑絕大部分都會慢慢消失。
妳除了可以採取盡量避免紫外線直射,多吃蔬菜水果等對策外,也可多注意肌膚美白的護理工作。
C 腰腹部問題
產婦憂鬱
很多媽媽在產後都會因荷爾蒙失調,及第一次帶小孩而出現精神上不穩定的情形。他們常會沒有什麼原因就覺得煩躁、想哭或憂鬱。
這就稱為產後憂鬱(Maternity Blue)。除了動不動就想哭、覺得憂鬱之外,另外,還有頭部很沉重、身體酸軟無力、容易疲勞等症狀,每個人會出現的症狀或程度都不一樣。不過,凡是都很仔細認真、責任感強、對什麼事情都全力以赴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形。
照顧寶寶或做家事都不要追求完美,讓自己悠閒一點,不要一個人扛起所有的責任,而要請爸爸或家人多幫忙。此外,打電話給知心好友聊聊,或是喝茶談天等,都能讓妳轉換心情。如果即使這麼做了,還是覺得心裡不安的話,請向醫生求助。
產後憂鬱症
產後三天內發生煩躁不安等精神上不穩定的情況稱為產婦憂鬱(Maternity Blue),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這在兩週內就會好轉,所以還不需那麼擔心,只要多注意轉換心情即可。
可是,如果這種情形持續兩個月以上,就會導致極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絕望感、對孩子沒有興趣等情況。這種症狀會妨礙日常生活,所以需要有專家的協助。
要治療憂鬱症,家人的關懷照顧是最重要的。很不舒服的時候,就請家人代為照顧寶寶和做家事,相信他們也會樂意支持妳的。
手麻
由於產後荷爾蒙的影響等身體有水腫的情形時,半夜或凌晨時手腳就會發麻,有時還會發生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或風濕。水腫時,手腕和腳踝的淋巴腺遭到壓迫,所以才會麻。
可以採取的對策包括減少鹽分攝取量,多喝水、按摩患部等,若症狀好轉,而且血壓也都正常的話,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可是如果已經過了產褥期,還持續有發麻的情形,就要請醫師診斷了。有胸痛或是剛起床時手麻的人也可能有頸椎間盤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的問題,這時還是就醫為宜。
肩膀酸痛
手腕放下來時的這個動作,身體體重的百分之十左右會對頸部到肩膀間的肌肉筋骨造成壓力。帶小孩的媽媽常常要把孩子抱起來,或背到身後,所以容易肩膀酸痛。
讓肩膀上下運動、轉動肩關節,或是洗澡時用蓮篷頭沖擊肩膀部位等讓血液循環流通,肩膀酸痛的情形就會好轉。此外,多做做體操,讓肩膀的肌肉更結實,也很有效。
手腕或手心疼痛(肌腱鞘炎)
很多媽媽哺乳或懷抱小孩時對手腕會造成負擔,或是擠乳汁時不小心弄痛自己的手掌,生完寶寶後都來醫院求診,結果都是肌腱鞘炎。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影響,或是一直在靜養所以肌肉會變得較無力。可是產後不久,在肌肉無力的情況下再抱小孩長時間用力的話,就容易發生肌腱鞘炎。
使用電動擠乳器,或是抱小孩時,一樣都要小心不要讓相同的肌肉部位用力過度。如果這樣還是覺得不舒服,請到整形外科尋求診斷。
手腕腫、痛
剛生完不久時,手腕腫、痛可能是生產時用力過度所導致的後遺症。可是產後過了一星期還不好,那就有可能是風濕症了。這時建議接受專門醫生的診療,有的病的症狀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還是要請醫生仔細診斷為宜。
腰痛
在生產的時候擴大的骨盤形狀已經扭曲,產後即須回復原來的大小,另外抱小孩、哺乳時都會對腰部造成負擔,所以會造成腰痛問題。
腰痛很難治好,所以哺乳或抱寶寶的時候要盡量採取不會對腰部造成負擔的姿勢,或是多做產褥體操、散步等,讓身體慢慢適應。不過,如果還是疼痛的很厲害,就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請接受骨科或復健科的檢查。
閃到腰
產後韌帶比較鬆弛。此外,由於照顧寶寶還抓不到要訣,有時候不小心就會閃到腰。因此要將寶寶抱起來的時候,須注意不要對腰部造成太大負擔,而技巧就是腰部不要用力。
閃到腰的症狀有的輕有的重,有的幾個小時就會好,有的則要兩至三天。不過,不論時間長短,幾乎都有發炎的症狀,所以可以先用冰袋敷著,之後再用熱水敷,這樣會比較好。
※在抱寶寶的時候,慢慢站起
※在拿棉被的時候一腳先跪著,拿起棉被後再站起
流汗
產後和懷孕期間一樣,也會汗流不止。產後身體會排會懷孕期間所積存的過多體液,因此容易出汗,這種現象又稱為產後多汗。
關於這個問題,停止哺乳荷爾蒙會重新獲得平衡後自然就會好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若是有乳頭裂傷或是汗流太多導致發生濕疹等皮膚的問題時,可能會有感染細菌的危險,這時請勤擦拭以保持清潔。
D 胸部問題
乳頭、乳暈變黑
懷孕期間和生產後,乳頭會為哺乳做準備,並因為麥拉寧色素的關係而變黑,此外,腋下還有肚子的附近等部位也一樣會有變黑的情形。這是身體自然的變化,哺乳期間過後就會慢慢變回來,不用擔心。
乳暈變大
懷孕期間和生產後,乳頭會為哺乳做準備而變大。有人說這是因為要讓寶寶容易找到乳頭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變化。哺乳期過後就會回復原來大小,不必擔心。
腋下、肚子兩邊有硬塊(副乳)
乳房開始膨脹變大後,腋下或小腹上就會長小硬塊或膨脹起來的東西,稱為副乳。本來哺乳類動物的乳房就有很多,只是人類後來進化到只剩兩個乳房而以。這個副乳就是進化的證明。有些人月經來時,會長小硬塊,或是會痛。
小硬塊很大,或是會痛時,可以用冰毛巾冰鎮,或是稍微按摩一下。有時候乳汁可能會從這些地方流出來,不過,絕大部分的副乳是沒有母乳可流出的出口的,所以疼痛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乳汁滯留在這些地方造成乳腺炎,這時請向醫師求助。
乳頭流出分泌物、長出一粒一粒的東西
哺乳期間乳頭容易累積污垢,或是長出一粒粒的東西,即有可能是濕疹。每個媽媽多多少少都會長的,沒有必要擔心,可是如果污垢或分泌物長久堆積的話,不僅寶寶吸奶時不衛生,也容易造成乳腺炎。
想要順利地哺餵母乳,就要勤於清潔保養乳房。在洗澡的時候,可以用柔軟的布沾些橄欖油等,擦擦乳頭,按摩一下。
乳汁不夠
原因可能出在壓力以及哺乳次數減少等。因為一般是要乳頭受到刺激,荷爾蒙開始分泌時,才會開始產生乳汁。
有個秘訣就是產後兩週內,常讓寶寶吸奶(就算沒有乳汁也一樣),這樣就可以讓乳汁源源流出。另外,大腦皮質傳送的刺激也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當感到壓力或煩惱時也會壓抑母乳的流出。記得要多聽音樂等,轉換自己的心情。
另外,當一邊有乳汁,另一邊卻沒有時,可在餵奶時先餵乳汁少的一邊,之後餵另一邊,三至四分鐘後再換另一邊,幾分鐘就換一次,如此一來情況就會慢慢有所改善。
乳房漲痛
哺餵母乳時,要比懷孕期間更重視營養均衡,並配合母乳哺餵的情況做些調整。尤其是產後三到五天很容易有漲奶的情形,這時要少攝取水分、熱量和糖分。若小硬塊會疼痛,或是因乳腺炎而有發燒症狀時,也要做相同的飲食調整。
反過來說,若乳汁分泌不足時,要提醒自己多喝開水或是魚湯、清淡湯類或蔬菜汁等湯湯水水的東西,增加水分攝取,乳汁就會比較多。
長出小硬塊
長在乳房的小硬塊將近九成都是乳腺症等良性的硬塊。如果還在哺乳期,很有可能是母乳淤滯,引起乳腺炎所致。要改善這個問題可以讓寶寶將淤滯的乳汁吸掉,或做按摩來舒緩。
如果是乳腺症引起的小硬塊,則有可能是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所致(尤其是雌激素),所以會有月經快到時變大,月經結束時就變小的特性。這種情況大部分和母乳淤滯一樣,做一些按摩就可以改善,但若伴隨有疼痛感或發燒症狀時,就要請醫生診斷。
乳頭受傷
有時寶寶吸奶會吸到媽媽的乳頭受傷起水泡,或甚至是發生乳頭龜裂的情形。如果細菌從這裡趁虛而入,可能就會引發乳腺炎。
這時可以改變餵寶寶喝奶的方式以解決問題;或者也可以向當初待產的婦產科醫院的護理師請教。
乳房腫、痛、發熱(乳腺炎)
乳房有紅、腫、痛等現象時就是罹患乳腺炎。乳腺炎是由於乳腺受到阻塞,或乳頭受傷發生細菌感染所致。
預防或解決辦法就是從改善哺乳方式著手。首先哺乳前將手和乳房洗乾淨,然後按摩乳房,好讓寶寶能順利喝到奶。盡量讓寶寶頻繁地吸奶,而且吸得很足,這樣初期的乳腺炎症狀就能得到舒緩。
不過,如果疼痛劇烈,並有發燒、發冷等病狀嚴重時,就必須要早點到婦產科醫院接受治療。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