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快到了,許多人都開始穿上清涼的露肩露背裝,但是,也有一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卻得忍受又紅又癢的皮膚症狀,把自己包得緊緊不敢外露。皮膚科門診發現,許多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皮膚奇癢無比,常常突然發作,特別是在晚上更加嚴重,會干擾睡眠、課業或工作,不得不緊急求診。異位性皮膚炎多半屬於先天性,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超過半數以上的病患會在一歲之前即幼年時發病,此疾病與遺傳性的過敏體質有關,常常伴隨其他有過敏性體質的病症,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且病患通常有過敏的家族史,中國醫藥大學皮膚學科副教授吳孟澤醫師表示,研究發現,這一類型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因是皮膚表皮層的角質層基因缺陷所致,因此會伴隨皮膚乾燥,甚至會因免疫系統不平衡與受到環境刺激而發作。
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可分為幼年性、成年性與老年性,基本上,三者症狀表現差異不大,但是,幼年性常屬於急性,而另兩種則屬於慢性。由於誘發原因複雜,需要靠皮膚科醫師詳細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治療方面,異位性皮膚炎本質是皮膚發炎型態,所以常以外用類固醇治療為主,但是,一般人對於類固醇抱持畏懼感而不敢使用,其實此類藥物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控制頗有助益,即使外用類固醇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只是要適當使用,依急性慢性與發病部位有所區分。還是可以兼顧療效的極大化與副作用的極小化;所以患者不必過度擔心,可安心使用。
至於非類固醇的治療則包括外用藥的局部免疫調節劑,有抗發炎效果,衛生署核準有兩種藥物(tacrolimus 與 pimecrolimus),健保給付有嚴格限制因此常需自費。吳孟澤醫師表示,近幾年已有屬於針劑型的抗IgE抗體生物製劑,屬於標靶治療,抗IgE抗體製劑可頡抗IgE抗體,因此可以應用於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然而價格太昂貴,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也缺乏穩定的療效。此外,如果不想使用藥物的人,也可以考慮光線治療,可使用短波長的窄波B光紫外線,或長波長的A光紫外線來進行光照治療,對於皮膚炎症狀的控制也有不錯的療效。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另一個重要的目標是止癢,雖然臨床醫師最常使用的是口服抗組織胺,但是也有的人使用效果並不如預期,另外也有某些神經調節相關的止癢藥物可供選擇,甚至短波的照光治療也可止癢。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患者的感染控制,尤其患者的皮膚免疫功能失調脆弱,皮膚障壁功能差,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力自然較差,因此要處理表淺皮膚的感染問題。特殊成份的保養品如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可以維持皮膚障壁功能以恢復正常組織。也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用於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或緩和疾病的嚴重程度。
想要避免位性皮膚炎復發,必需確實做好治療、預防保護與平時保養三部曲,並且要避免接觸過敏源,例如塵蟎,並避免過度流汗與皮膚過度乾燥,穿著寬鬆不會過敏的材質衣服,注意使用肥皂或各項清潔用品等,多管齊下自然就能控制復發的可能性。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0&id=13512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