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精密園區占地廣,且大立光素淨的廠房顯得很低調,大立光位於園區的新廠並不好找。不過,只要抬頭尋著「誠徵作業員」的大紅布條走,很快就能找到。
大立光這個紅布條已經高掛了半年以上,即使有股王光環的加持,大立光仍然求才若渴。各光學廠今年擴產搶訂單,下一步,就是搶人大戰,高階技術人力是關鍵指標。
因應業務量暴增,鏡頭供不應求,大立光一邊忙於應付擴產,一邊高舉徵人旗幟;新鉅科今年研發人員至少將再增加20%的人力;先進光也以高薪吸收一批來自同業的技術人才。
大立光挾高股價及高獲利的豐沛資源,去年員工分紅占淨利比重高達20%,以去年稅後純益40億元估算,等於一年用8億元的盈餘,「砸」現金留才。
玉晶光在三年前營運低迷時,以每股47.7元的價格發行員工認股權證,留住人才;新鉅科在去年上櫃前,以每股接近票面價格,分期綁約留住技術人才,隨著上櫃後獲利及股價走高,創造新一批千萬身價的科技新貴。
先進光以打造光學業福利最好的公司為號召,將獲利的四分之一與團隊共享,希望吸引更多好人才加入。
不過,一家光學鏡頭廠高層說,「這行業即使重金挖角,挖不到好人才,也根本來不及。」另外一家老闆更認為,技術高低在於人,「光學這行業,找人比找錢還難」;一語道破光學業人才的難題。
光學在發展初期不是受矚目的行業,政府沒有政策扶植,與半導體、面板產業發展歷程大不相同,大家都是一步一腳印地從研磨玻璃起家,也因此過去光學被視為是「黑手」的傳統產業。
與鏡頭相關的領域,包含光學設計、模具成型及光機技術等核心領域,需要的光電、機械或模具人才,早期大多被吸引至光鮮的半導體、面板產業,國內科技人才搖籃清大、交大的畢業生也大多都留在新竹園區,很難吸引到光學聚落的台中來。
因為過去對光學產業的刻板印象,加上封閉、保守的行業特質,各光學廠只能土法煉鋼,自行培育人才,既然各家只能各憑本事,也不得不面對「獲利實力愈強,吸金和吸才能力也成正比」的現實。
大立光主要生產據點都在台中,三個廠區總員工數約2,080人,第四個自有廠區已經動工,明年第三季投產,將再招募600到1,000名作業員,擴增近五成人力。
儘管大立光作業員的行情已經高於園區水準,加上加班及津貼等收入,一個作業員一個月至少有4萬以上的行情,但是,十個小時在無塵室內一身「補蜂人」的穿著,穿脫不便,流動性高。
「這個徵人的布條已經掛了半年以上了,但我們怎麼找,永遠都不足。」大立光發言人邱東泉說。玉晶光主要鏡頭生產據點在廈門,一樣也遭遇基層人力荒的難題。
一家光學業的老闆說,一樣是作業員,底薪2.4萬元,有人可以用力加班,一個月領快5萬元,有的人上兩天休兩天,一個月就領2.4萬元,因此工作心態很重要。
大立光高階技術人才主要自行養兵,招募新人後自行培訓,養成班底,儘管大立光因擴產持續面臨人力不足的缺口,招攬人才仍比同業更具優勢。
邱東泉說,近兩年因為光學產業獲利好,能見度高,吸引不少LED、DRAM及面板人才回流至光學業,不過,這些產業人才也不見得完全適用於光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