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上週報道,科學家們正在競相揭開這些被封凍在深深的南極冰層下的高大山脈的形成之謎,三種觀點引發了爭辯;而中國科學家則有可能通過獲得岩石和冰樣樣本而找到正確答案。
地震學家的驚人發現,南極冰層下深埋“阿爾卑斯山”
1958年的一天,蘇聯一個由地震學家組成的小組正在向南極最偏遠的地點進發。他們每隔50公里勘測一次,然後記錄下儀錶盤上的讀數。突然,他們發現勘測儀在冰層深處觸到了某些東西———這最後被證明為一座山脈的山峰。山脈長約1000公里,像阿爾卑斯山脈一樣長,深埋在南極冰層之下!蘇聯第三南極探險隊成員繼續向他們的既定目標進發。當他們再次返回這裡時,他們用三年前過世的、蘇聯受人尊敬的地震學家戈裏高裏伊·加姆伯特塞夫的名字命名了這個發現。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山脈怎麼會暗藏在南極冰層之下?
觀點1:冰蝕幫助形成山脈
山脈形成的通常方式不會在南極中心發生
山脈通常是在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時岩脊隆起形成,但是在南極中心並沒有板塊碰撞的痕跡。愛丁堡大學的冰河學家斯圖爾特·加米森利用大冰蓋模型模擬南極大陸的演變過程,他說:“在南極洲中心沒有板塊交界處,而且過去的億萬年中,南極板塊的形狀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改變。”根據很多科學家的觀點,山脈形成的通常方式似乎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因此很多人提出疑問:是不是大冰蓋的腐蝕作用創造了這座山脈?
冰蝕讓地層變薄,岩漿衝擊使其抬升
一個觀點認為,正是冰蝕本身幫助形成了這些山脈。南極冰蓋已經存在1500萬年了。在冰蓋形成初期,南極洲中心地帶一定有冰雪形成,它們開始腐蝕這個區域,讓該地的地層變薄。與此同時,岩層圈下方炙熱的岩漿可能會衝擊這個地區,因此在地球內部熔融岩漿的張力作用下,這些由腐蝕導致的薄弱地點很容易就被抬升起來。
“我們知道冰河可以改變山脈的形狀,但是如果這些山脈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這將是山脈形成的新途徑。”加米森說。不過,他認為,要證明冰蓋腐蝕幫助形成了山脈的理論,首先要尋找當地冰河作用在岩石中留下的微小證據。“如果覆蓋山脈長達1500萬年的冰蓋沒有腐蝕地殼,這些山脈不是通過冰蓋腐蝕地殼形成的,這也意味著加姆伯特塞夫山脈不止1500萬歲。”
觀點2:壓力釋放導致地殼隆起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2.5億年前的遠場(far-field)壓縮創造了這些山脈。針對遠場壓縮,專家們解釋說,當地殼板塊相互碰撞時,產生的壓力被傳輸到很遠,直到發現一個比較薄弱的地方才被釋放出來。因此這座山脈是在地殼隆起的過程中產生的。然而,很多人認為,如果南極冰層下的這座山脈果真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那麼冰蝕地貌一定聳立在這裡很長時間了。然而,這又產生了另一個疑惑———它可能的“長期存在”又引起了爭議。有人認為,如果一座山脈聳立在這種環境下這麼長時間,它早該被水或冰腐蝕掉了。
於是,針對這座神奇山脈的成因,科學家們又提出了第三種理論,認為是火山特有的“熱區”抬升了這些山脈,正如熱區創造了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那樣。但是,在過去的1億年間,南極洲的這個地區並不存在明顯的熱區。加米森認為,這座山脈更可能是被熱區產生的推力抬升起來的。他正在利用電腦模擬南極冰層下這種情況的演變過程。 他說:“我在猜想,冰層的哪正在發生腐蝕作用,這個結果將告訴我們是否冰正在改變山脈或者是否在南極洲邊緣附近有更多的腐蝕現象發生。我們想弄清楚的是:在冰河作用的1500萬年後,加姆伯特塞夫山脈是否存在。如果我的模型顯示那個地區沒有腐蝕發生,而是在別的地方發生,我們就敢說冰蓋可能保護了這座山脈,因此它們一定是在冰出現之前產生的。”加米森同時認為,“如果這座山脈是由遠場壓縮產生,它們應該已經有2.5億年的歷史。那將意味著它比我們以前認為的存在的時間更長。但問題是:被冰覆蓋的地形能保存多長時間。”
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就繪製出了加姆伯特塞夫山脈的地圖。當時,科學家乘坐飛機來到那裏,利用可穿透冰層的無線電波測量它們的體積。愛丁堡大學的另一位冰河學家馬丁·瑟蓋特希望能重新進行這項測量活動,以獲得更多有關這座山脈的資料。瑟蓋特說:“如果新一輪探測活動能在兩年內進行,讓我感覺最激動的事情是它將是一次完美的探險。我們以為自己對南極洲冰蓋下的情況了解很多,但事實上我們知道的非常少。這裡是一個保證能讓你取得新發現的區域。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資源儲存庫,如果它曾經發生什麼改變,一定會對全球帶來巨大影響。”“我們知道,我們對火星表面的了解要比對南極洲冰蓋下的情況了解的還要多。而且現在這種情況更加明顯。”他說。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