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_datacenter_the_dalles_oregon1.jpg
Google提供全球大量的服務,幾乎已經快橫跨整個資訊科技的服務,但是Google資料中心的內部運作一直都是秘而不宣,
許多人可能都碰過Google的服務出狀況,但是這些狀況總能在可容忍的範圍內解決,你可能發現你的Gmail的容量一直在改變,
是什麼架構讓空間像捏橡皮糖一樣越捏越大?前陣子Google伙伴Jeff Dean在Google I/O會議中稍微揭開了公司基礎設施的神秘面紗。
Google的神秘面紗包括了: (1)軟體 (2)硬體 (3)叢集平行處理機置
Google軟體的三個核心要素:GFS(Google檔案系統)、BigTable和MapReduce演算法。而硬體卻是一般的伺服器、處理器、硬碟、
記憶體等等。另一方面伺服器的叢集能在半秒之內回應700至1,000台伺服器的搜尋請求。
根據Google的說法,GFS是"a scalabl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for large distributed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It provides fault tolerance
while running on inexpensive commodity hardware, and it delivers high aggregate performance to a large number of clients".
就是這個GFS的分散式檔案系統,讓Google服務可以隨時長出空間或是切去毀損的部分,而管理這個GFS的機置就是BigTable。
目前有超過200個叢集在執行GFS,其中許多都包含數千台主機。
GFS把一塊儲存的資料(通常是64MB),至少放在三台稱為chunkserver的主機內。
如果chunkserver發生故障,Master Server(主伺服器)便負責把資料備份到一個新的地方。至少在儲存層級,主機故障完全由GFS系統處理。
Google到底擁有多少台伺服器?據Dean表示,每個機櫃存放40台伺服器。而根據某項估計,Google目前在全球有36個資料中心,
以每個中心有150個機櫃計算,Google的伺服器至少超過20萬台,並且每天都在增加中...下圖就是Google最早期的server rack,
當然目前的硬體比這個肯定更驚人了。
Google之所以成為Google,部分原因是他們推翻了電腦界的傳統作法。當所有的超大型資料中心都使用主流伺服器和軟體,Google的資料中心絕大部分是靠本身的技術構建而成。Google把命運操縱在自己手中,共同創辦人Larry Page鼓勵員工"別太相信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要維持如此大規模的運作,也許可以說全世界是卯起來操Google的架構,Google必須對每一台機器抱有一種隨時可犧牲的態度。伺服器製造商喜歡主打他們的高階主機承受故障或當機的能力,但Google寧願把錢投資在容錯軟體上。他們認為擁有兩倍數量但較不可靠的硬體,勝過一半數量但較可靠的硬體。你必須在軟體的層級提供可靠度,如果你有1萬台主機在運作,每天一定會有一些東西掛掉。這個跟我們一般的認知確實有蠻大的差異,我們通常都希望有數量雖少,但功能穩定的機器,而不願意有一大籮筐兩光的機器。
每個新叢集上線的第一年,通常會發生1,000次個別主機的故障,數千次硬碟故障...
一次電力輸送問題,導致500至1,000台主機失效約6小時...
20次機櫃損壞,每次造成40至80台主機下線...
5次機櫃搖晃,導致半數的網路封包在傳送過程中遺失...
整個叢集至少一次重新上線,在兩天之內的任何時間,影響5%的主機...
整個叢集還有一半的機率會過熱,在5分鐘之內讓幾乎所有伺服器當機,並且花上1到2天的時間恢復...
雖然Google用一般硬體組件來組裝其伺服器,但卻不用傳統的封裝,他們要求Intel提供特製的主機板。Google目前在每40台伺服器的機櫃外,
包覆一層外殼,而不是每台伺服器有個別的外殼。
Google在2004年開始設計的BigTable,用BigTable為所有資料提供若干結構,目前用在超過70個Google計畫,包括Google Maps、Google Earth
、Blogger、Google Print、Orkut和核心搜尋索引。最大的BigTable實用範例管理橫跨數千台主機、約6 PT(petabytes)的資料。
Google在2003寫出第一版的MapReduce,讓該公司有辦法實際發揮那些資料的用處。舉例來說,MapReduce能找出某個特定字彙在Google的搜尋
索引中出現的次數、列出所有特定字彙出現的網頁,和連結到某個特定網站的所有網站。
利用MapReduce,Google能用相對迅速的時間,建立一個包含"digital"、"network"和"society"三個字的所有網頁索引。"Dean說:「你必須能夠依序地
橫跨數千台主機作業,才能在一個合理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工作。」
MapReduce軟體在Google內部的應用日漸增加,2004年8月,該軟體執行2.9萬項工作,到2007年9月,已經暴增到220萬項。在這段期間,完成一項
工作的平均時間也從634秒降至395秒,而MapReduce的工作產出則從193 terabytes上升到約1.4萬terabytes。Dean說,Google在任何一天都要執行約
10萬項MapReduce工作,每一項工作佔用400台伺服器,且需要5到10分鐘完成。
MapReduce就像GFS,是特別設計用來迴避伺服器問題的。Dean表示:「當某台主機故障,主伺服器知道那台機器正在執行什麼工作,將命令其他主機
接手那項map工作。你可能影響到100個map工作,但會有100台主機接手那些工作。」
MapReduce的可靠度一度遭到嚴厲的試煉,當時一個1,800台伺服器的叢集正進行維護作業,工作人員一次拔下80台主機的插頭,同時另外1,720台主機
必須接下停頓的工作。Dean說:「速度變得有點慢,但工作全部完成。」而在一次2004年的簡報中,一個1,800台叢集的系統,承受了1,600台伺服器同時故障。
所以,Google資料中心的運作似乎如魚得水,一切順利。但該公司還不滿足,列出了一長串待改進的事項。大多數公司都試圖找出如何平順地將工作在
伺服器之間轉移,但Google已經超越了那項挑戰,他們要能夠自由、平順,且自動地,將工作在各個資料中心間轉移。
Dean說:「我們下一代的基礎設施要是一個能夠橫跨大區塊主機轉移,而非單一機器的系統。」目前,某些大型的檔案系統具有不同的名稱,如
GFS/Oregon和GFS/Atlanta,但他們都是彼此的拷貝。他表示:「我們要一個單一的名稱集。」
Google種種獨創的系統替他們開創了天下,也建立了其他競爭者很難跨過的門檻,但是隨著越來越複雜的環境,Google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肯定挑戰會越來越大。
From: http://www.dns.com.tw/blog/2008/06/goog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