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機車渦輪化先鋒,HONDA技術結晶CX500 Turbo引領風騷

jnny66 發表於: 2013-11-13 08:51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機車渦輪化先鋒,HONDA技術結晶CX500 Turbo引領風騷


渦輪增壓在21世紀的今天,已因技術、材質進步成為Downsizing趨勢不可或缺的配備,回顧1980年代的日本乘用車,卻是渦輪增壓的戰國時代,當時日本引擎技術尚未到位,必須靠此來提升性能,而HONDA更於1980年首開先例,推出搭載渦輪增壓的重型機車CX-500 Turbo,當然這也是空前絕後的科技結晶。


回顧HONDA從創立至今都堅持自然進氣技術,對於四輪乘用車或者二輪機車而言渦輪增壓都是相當罕見的玩意,如果撇開660cc的輕型車不說,四輪乘用車裝載渦輪增壓者就屬第一代City Turbo、ACURA RDX而已,至於機車只僅有1980年亮相的CX 500Turbo。當初之所以會將渦輪增壓加裝在CX 500上,完全是基於性能提升,但為何選擇渦輪增壓,就必須先讓大家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

1979年日本第一輛渦輪增壓乘用車,為NISSAN所開發的Cedric,當時是為了提升引擎輸出性能,畢竟1970年代日本車廠算是開始在技術上起步,要在引擎表現追上歐美對手,就只有加裝渦輪增壓來強化,結果從1980年代開始形成一股「渦輪瘋」;當然這股風潮也吹向二輪機車,在那個年代縱使HONDA已是響譽全球的品牌,但引擎技術仍不如歐洲,尤其是500-750cc的引擎在輸出功率方面仍有進步空間,既然汽車都開始走渦輪化,機車哪有不跟著流行趨勢走。但問題來了,汽車引擎室空間夠大,擺個渦輪絕對沒問題,但機車可就不行,受限於非常有限的空間,別說要放進渦輪,就連所有零件都必須精簡化。

所幸在HONDA工程師的努力下,終於成功地實現機車渦輪化的夢想,也就是1980年發表、1981年開始銷售的CX500 Turbo。以1977年誕生的GL500為基礎,增添大型整流罩的CX500 Turbo,搭載一具V型雙缸OHV四行程496cc水冷引擎,壓縮比與缸徑為78mm×52mm,在IHI(過去稱為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所開發、也是當時全球最小渦輪增壓的幫助下,獲得82hp/8000rpm馬力和8.1kgm/5000rpm扭力,比起自然進氣多了32hp馬力,五速循環檔與超過200km/h的極速,再1980年代可謂風光一時,隨後SUZUKI NX85、YAMAHA XJ650 Turbo、KAWASAKI Z750 Turbo相繼問世,也掀起一股渦輪潮;1982年為了外銷到西德(當時東西德尚未統一,還有一座柏林圍牆),更推出限量200輛的CX650 Turbo,除了馬力提升至100hp,更採用輕量化的整流罩,性能表現可一點也不輸給900cc、1000cc等大排氣輛車種。

不過渦輪增壓卻未在二輪重機界成為發燒話題,因為對騎士來說當渦輪開啟瞬間太過猛暴,想要駕馭的困難度遠高過自然進氣,另外售價偏高更是一大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耗油與污染無法通過嚴苛法規,因此CX500 Turbo僅在市場上出現短暫數年便從產品陣容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