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
你確定嗎?
幾年前有一天,我在幫太太布置她的印度花園攝影展場地,有個一直在觀賞照片的男人走近我,他說:「我聽說韓第也在場。」「他的確在,」我回答,「我就是韓第。」他半信半疑地看了我一會兒,才說:「你確定嗎?」問得好,我告訴他,因為隨著時間流逝,韓第有過好多個版本,並不是每一個版本我都特別引以為榮。
例如,那個害羞的盎格魯愛爾蘭(Anglo-Irish)小男生,在愛爾蘭鄉下的教區牧師宅長大,後來碰巧進了牛津,成為有些虛假的古典學者。又如,那個殼牌石油公司(Shell)的主管,在婆羅洲的河流和叢林裡掙扎,他想脫離那些早年的影響,進入更加刺激的世界,一個旅行、金錢、權力的世界,在他的想像中,商業世界可以為他帶來那一切。而我後來發現,自己並不想當那個韓第。有好多年我一直不明白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但是,韓第教授比較接近了;因為教書和講道,是我所繼承的部分傳統,雖然我想盡辦法去忽視,卻沒有成功。
對某些人來說,我會永遠是BBC廣播網「今天」(Today)節目裡「今日思想」(Today's Thought)單元的那個聲音。也有些人只知道一個叫韓第的管理大師,不少人以為他是美國人,一如商業界大多數的所謂管理大師。至於我的孩子,我想他們會認為我是個好心腸、但有點不切實際的老爸,廚藝也很不賴;而我的太太呢,她見過我扮演的絕大部分角色,恐怕比我更清楚這個集大成的韓第很複雜,同時還在繼續演化中。今天的這個韓第是六十幾歲才浮現的,誰曉得將來還會不會有另一個版本。在一個人死之前,誰都不能論斷他過得圓不圓滿、實現了自我沒有。
生命就像一個八斗櫃
身分(identity)是個謎樣的主題。我老是被自己的照片嚇一跳。那不是每天早上鏡子裡的我,鏡中人看起來更仁慈,而且真的不騙你,要比照片裡的白髮老先生年輕。要像別人看我們那樣看自己,並不容易。就算是商業界現在採用的三百六十度評估,雖然聽來駭人,頂多也只能透露一個斜角取景的真相。有個朋友曾經把自己的生活形容為威靈頓斗櫃(Wellington chest),那種堆疊了八個抽屜的高腳櫃,他說,每個抽屜代表生命的一角,對他的全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一瞥。而且,其中有個抽屜是鎖上的,外人見不到內容,還有一個抽屜是連自己也打不開的,那就是他的下意識。
前不久,我和太太有機會拜訪印度德里一家電話客服中心。他們接聽美國線上(AOL)和戴爾電腦(Dell)的美國顧客電話,負責解答疑難。當時是德里時間的中午,這家中心幾乎空無一人,因為美國還在夜裡。該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員都在傍晚抵達,他們會換下印度服裝,穿上西式服裝,使用美國名字,而且盡自己能力所及,模仿美國口音說話。公司鼓勵員工在閒暇時看美國肥皂劇,熟悉美式俚語,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打電話的顧客覺得比較容易溝通,說不定還以為自己打到了美國堪薩斯,而非德里。
我們離開時,心中仍對這個雙重生活的要求感到吃驚。究竟,這些員工是怎麼應付白天是印度人、晚上是美國人的變化?我們倆互相說道,難怪很少人在此留任超過兩三年,即使薪水不錯。然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在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生活。我不也一樣,在走進某個組織的辦公室前,已經換了服裝、改了態度,變成不是家人所知道的韓第了?或多或少,我們全都得向環境看齊。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