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圖書館角落發現這幅畫。
不是仿畫,也非小品,它在灰暗角落中閃閃發光。淡淡黴味,掉漆的書架旁,畫的存在使他感到親切。他們都那樣的渺小。
他站著欣賞這畫,每一筆觸動心裡頭柔軟的感動,他以一種喜歡,或是愛戀的態度站在畫面前。他於是跟館長商量,出了點錢買下這幅作者不詳的作品。館長也妙,稍作考慮便給了這伯樂方便。
擺在家裡頭,日久生情,他從也從一個小員工轉變為大老闆。有天突發奇想放在辦公室裡頭,誰也料想不到一個電腦公司在上位者,也如是風雅。某天一位客戶見著這畫,內心些許感動。他記住這回事,還透過藝術評論及拍賣的好友群聯繫上這位老闆。
「這是傑作。」評論者說。「時代和藝術都在裡頭了。」
他和老闆商量,買下這畫,評論者能讓世界都認識它。老闆想既然能出走世界讓眾人欣賞,那應當是好事,於是就賣了。確定所有權的問題後,評論家如同所預言的,讓人們看到這畫。
各類評論雨後春筍,在互動之間,這畫實則產生影響社會的能量。終於老闆有天想欣賞它,只得親自到美術館一趟了。他看著畫,雖然已區隔十年,最初的感動還依稀存在。
一個收藏家認出了他,立刻大力讚揚老闆的鑑賞能力。老闆笑說這就像年輕時的戀愛,憑感覺罷了。但收藏家認定他有特殊敏銳的眼光,幾次聚會下來,又讓許多埋沒了的作品,在老闆的鑑賞下活了起來。
藝術新聞出現了電腦老闆的名字,很是奇妙。人們討論著這一切社會脈動,嘗試做出新時代的新解釋。幾年之間,藝術活動蓬勃發展著。
***
幾年後,老闆又想到這幅畫。它的位置從特展轉為常設展,穩穩定居在藝術殿堂當中。這時老闆已經有許多名字,其中有些甚至是他不明就理的。
他想起那麼久以前,還窩在圖書館苦哈哈讀書那年代,第一次遇見了畫。那時他感到自己渺小的可憐,也如此憐愛著畫。當時那份單純的情愫,如今得靜下心來回憶才觸碰得到。
畫依然是畫。他依然是他。
突然他有那麼一絲感傷,或許那個渺小的我才是。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