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老師照顧好自己情緒的原則

frandyni 發表於: 2012-9-15 16:40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老師如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讓身教足以成為孩子的品格表率?

在愈來愈複雜的校園環境,老師除需不斷提升教學專業外,更需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綜合專家與資深教師建議,老師可透過以下原則,找到情緒出口:

一、適度跨出舒適圈: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指出,老師的生活圈通常比較單純,較少有機會探索、挑戰自己的價值觀。透過多接觸不同的人群,可讓自己不拘泥個人心中的那把尺,裝備更多元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各種行為。如過去生活圈都比較靜態、內向,也許偶爾可安排一些較動態的活動。

二、藉由討論分享,多練習正向管教方法:台北市雨聲國小校長楊國如指出,要減輕老師挫折感,應改變進修模式。每月至少能有一段時間,用下午茶聊天的方式讓老師們分享帶班甘苦與經驗。「棍子收起來,腦袋就出來」台北縣板橋國小輔導組長簡月英分享自家做法,包括:輔導老師每兩星期開會討論棘手個案,找出協助辦法;為行為偏差孩子找個好朋友,由這位好朋友負責引導;安排認輔志工隨時主動關懷高關懷學生等。

三、紓解壓力,短休更勝長假:心理師邱永林以「壓力感受=壓力源÷活力源」的公式,鼓勵教師透過「縮小壓力源,增加活力源」的方式來減壓。他提醒:許多老師都期待寒暑假再來放鬆,結果一放假就不斷生病。若每日都能有一到兩次的短憩(coffee break),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四、善用「黃金六秒」掌控情緒:如察覺自己情緒快失控時,可請班長與行政人員代為管理秩序,自己先離開教室十分鐘。邱永林指出,運用「將衝動延遲六秒」的技巧,在這六秒內也許是提醒自己想出六個礦泉水品牌名稱,或是深呼吸三次,讓強烈的情緒訊息傳到大腦皮質區,使大腦有時間整合過去經驗、道德是非來做出理性判斷,而不會任由掌管衝動本能的杏仁核區當家。

老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不在於認同的是盧梭還是杜威的理念,而是在從容談完教育理念後,轉身面對紊亂的教學現場時,依然遊刃有餘。學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老師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