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生命的品格

shareonce 發表於: 2012-10-06 20:42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人來到世上的時候,是自己在哭,別人在笑;人離開世間的時候,是別人在哭,自己在笑。人赤條條來到世間,也赤條條離開世間,生時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死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君主還是囚徒,是富豪還是乞丐,概莫能外。所以,要有一個明白頭腦,把人生想透徹。

          誰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們追求長生不老,正說明生命美好,這表達了人們對活著的依戀。

          據我們所知,人的正常壽命也就只是100歲左右,大多數人活不到100歲,超過120歲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歲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長的,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是相當短暫的。據科學考察,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了,人類的歷史也有好幾億年了,如果和地球的生命比起來,一個人的一生只相當於地球的四百六十萬分之一,打個比方,如果用長度來衡量地球的生命的話,如果地球的生命是46公裏長,那麼,人的生命的長度相當於一毫米,真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倏忽即逝。

          可是,即使這樣短暫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有多少有生命的東西,但又有多少能像人類那樣生存呢?據科學考察,世界上共出現過一億二千萬種生物,人是所謂“萬物之靈”,我們能作為“人”,已夠幸運的了。

          但是,人生的旅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誕生到世間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啼哭,這是對命運的抗爭,是無法逃脫苦難的“絕望的一哭”。人又是誕生在血泊中的,這可能預示了人的一生在世間註定要受苦受難。人來到世上的時候,是自己在哭,別人在笑;人離開世間的時候,是別人在哭,自己在笑。來的時候,自己在哭,是對苦難的預感;別人在笑,是對你的歡迎。走的時候,自己在笑,是對苦難的解脫;別人在哭,是對你的留戀。一哭一笑,說明人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動物,對生、老、病、死的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對悲、歡、離、合的際遇有著明顯的反應和感悟。當然,我們可以通過鍛煉身體和現代的醫療保健措施延長生命,但這也只能是適當地、有限度地。即使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延長一倍,和大自然的壽命比起來仍然是可忽略不計的。這確實應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老話,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無法把這個物質的生命延長到我們理想的程度,那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這有限的生命的歷程的質量,使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義。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上世紀中葉流行的一本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翁保爾·柯察金的那段話:“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顧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段話雖然出自一個普通士兵這樣的小人物之口,但由於它說的確實是樸實的真理,幾乎家喻戶曉,被人們奉為座右銘,從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說的道理是正確的。的確,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做到毫無悔恨,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因此,人們常常哀嘆人生苦短,卻不知道人生的長短並不只是以壽命來衡量的,賦予人生更豐富的內涵,使之更有意義,有價值,也就等於是延長了生命。這也可以用我們熟悉的另一句老話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人的生命也就是通過為他人、為社會服務而從有限到無限。

          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時光不會流轉。要珍惜生活給予我們的每一點賜予。珍惜每一寸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孔夫子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要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花在學習上,多讀一本書,多學一點東西,多了解一點世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真正做到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張紙,一支鉛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享受的每一份服務,我們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著多少人辛勤勞動的汗水。我們吃飯時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卻看不到農民在烈日的暴曬下赤腳在泥水的田裏耕種;我們用精美的鉛筆學習寫字,卻不知道制造一根鉛筆從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裝送到文具店,要經過多少人的勞動。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緣分。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每一份關愛,哪怕是一個招呼,一個微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不能以怨報德。懂得尊重別人,感受別人,體恤別人。

          要有悲憫情懷。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生長在世上,靠大地養育,只有我們欠她的,沒有她欠我們的。小時候,我們離不開別人的養育,吃著母親的奶水長大;長大了,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吃著別人生產的糧食,穿著別人縫制的衣服,住著別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還要別人照顧,也是別人教我們讀書寫字。我們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別人。所以,要敬重別人,包容別人。常懷一顆慈悲的心去幫助別人。要把關懷別人,救助別人當作自己的天職,變成自己的天性。幫助了別人,自己的心靈也會得到慰藉,境界也會得到升華:“與人玫瑰,手留余香。”

          要有面對苦難的心和勇氣。人一生下來的啼哭就預示著人生就要經歷種種磨難。關鍵是要敢於面對苦難,有直面苦難的信心和勇氣。地藏菩薩說過:“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把為了別人而承受苦難看作是自己的榮耀和責任。只有這樣,一個人在真正忍受磨難的時候,就會忘記磨難,只有當他從不計較受到了磨難,忍受磨難就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件快樂的事。人世間的好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通過忍受磨難才能感悟,所謂“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有時候,通過忍受磨難,才能表達真理和愛,才能喚醒人性中的良知。一個人只有敢於並勇於承受磨難,才能鍛煉成無所不克的**,才能不斷增長道德勇氣,以至可以無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人世間,我們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都是一個行者,沿途的風景再好,你只能盡情地看,但不能帶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適,但你只是一個異客,不是屬於你的。弱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飲。人赤條條來到世間,也赤條條離開世間,生時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死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君主還是囚徒,是富豪還是乞丐,概莫能外。這是造物主給人的定數,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法則。《紅樓夢》中的“好了歌”說得更好,更透徹。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就連你的身體,也是吃著大地的五谷,飲著自然的水露生長的,最終也得歸還給大地,化為糞土重歸自然。所以,要有一個明白頭腦,把人生想透徹。在滾滾紅塵中,要學會“愛惜自己的羽毛”。王陽明說:“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只有進入無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誘,“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從而自始至終幹幹凈凈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這就是生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