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5歲以下幼童 腸病毒高危險群

tomjay936 發表於: 2012-10-11 17:22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文/郭佑啟

腸病毒是一群寄生在人類腸道的濾過性病毒,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B群、小兒麻痺病毒、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4大類,以血清分類,目前可分出68種血清型。其中腸病毒71型算是最惡名昭彰,其致病力特別高,易造成神經系統的併發症。

雖然腸病毒在台灣地區流行時間一般是在3月至10月,但整年都有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的情形。主要傳染途徑經由糞口接觸或是飛沫傳染,因此接觸病人的糞便、口鼻分泌物、飛沫等都有可能感染。

感染的對象大多是10歲以下孩童,尤其是5歲以下幼童為高危險群,最易受到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腸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是非常多樣化的,潛伏期為2至10天,平均約3至5天,腸病毒可存在喉嚨1到2星期,而在糞便內約2個月左右,在得病後,這段期間內都具傳染性,部分病患的症狀是較輕微的,大多為發燒、全身不適,年齡較大的孩童可能會有頭痛、肌肉酸痛,偶爾有些喉嚨搔癢或腸胃不適,病程平均3至4天。但少數會有嚴重後遺症或是致命性的疾病,例如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肢體癱瘓等。

腸病毒也會在上呼吸道造成?疹性咽峽炎,通常是由克沙奇A型,有時是B型所引起,特徵是突然發燒及口咽部有0.2至0.4公分紅暈水泡或是潰瘍,通常3至6天就可痊癒,但仍有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的可能。

在皮膚症狀上,主要是克沙奇A16型引起手足口病,特徵是手、足及口腔出現水泡,在舌頭及口腔黏膜潰瘍平均0.2至0.5公分;手或腳會出現不痛不癢,不結痂的小水泡,背側較多,但是手掌、腳掌也常見,偶爾也可在屁股發現水泡,通常5至7天會消失,腸病毒71型也會造成手足口病的流行,而且病情較嚴重,常併發中樞神經感染,甚至死亡。

腸病毒也可侵襲心臟引起心肌炎,病人會突發呼吸困難、心跳過速、心律不整,甚至演變成心衰竭、休克及死亡。若侵犯中樞神經可能造成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或癱瘓性疾病。病人持續或反覆高燒、嚴重嘔吐、嗜睡、意識不清,一般給予支持性治療後都能復原而無後遺症,但少數會死亡或留下如腦性麻痺、肢體癱瘓等永久的後遺症。

因為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腸病毒感染,只能針對症狀治療,病患如因咽喉痛無法進食,可鼓勵病患飲用冰冷、軟流質食物,例如冰淇淋、冰棒、布丁。如已經有脫水現象需給予靜脈點滴注射;此外,如產生嚴重併發症,則需依病症給予特殊療法。

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且傳染期很長,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腸病毒感染,也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所以要注意衛生,養成洗手習慣,儘量與病人隔離,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此外,在流行期儘量避免讓嬰幼兒出入公共場所,以免遭受感染。

(作者為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