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記載 茵陳蒿久煎才能去毒
frandyni 發表於: 2013-2-07 09:35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茵陳蒿在中醫典籍中記載必須先煎、久煎,但在現代仍有爭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新佩在台北的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大劑量煎服茵陳蒿曾有頭昏、噁心的案例,可能引起心律紊亂,呼吸暫時停止,古人可能觀察到此現象,所以要求久煎減少副作用,但現代也有學者認為,茵陳蒿效果在於其揮發油,煎煮太久,藥效減弱,不必拘泥久煎。
茵陳蒿常用治療肝膽疾病及濕瘡、搔癢,王新佩教授指出,茵陳蒿質量輕,煎煮時飄浮於藥液上,一般需煎煮較久,才能讓藥力釋出,但又恐與其他藥材同煮太久,容易破壞不耐煮的藥物,所以多先單獨煎茵陳。目前認為,應該先浸泡該藥,再以中等火候待水沸後10分鐘取藥液;用於清濕熱時,煎煮時間約在10至15分鐘為宜。
王新佩教授指出,儘管茵陳蒿在典籍上多被認為無毒,但也有醫家認為有小毒,有些典籍提出必需久煎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去除毒性。現代動物實驗顯示,茵陳蒿的部分化學成分,小白鼠以每公斤10克的劑量餵食,會在5小時內死亡。
醫師表示,茵陳蒿與梔子、大黃、玉米鬚、蒲公英等藥材常被當作肝膽疾病患者的保健茶飲或治療用藥,這類藥材多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膽退黃之功用,例如玉米鬚促進膽汁分泌,加速血液凝固,利尿降壓,茵陳清肝膽濕熱,理肝膽鬱積,使膽汁易流入小腸。
肝膽病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適、發熱與其他全身症狀;或是肝臟、脾臟腫大、黃疸、腹水、貧血等多項症狀,不能單憑外在症狀斷定,具體用藥與治療需諮詢醫師。
王新佩教授另指出,酒喝太多傷肝膽、神經系統,中醫稱此病為「酒黃疸」,典型症狀是身體、眼睛發黃,臉上出現赤斑,煩熱不安,無食慾而想吐。治療上中醫典籍一般以「梔子大黃湯」為主方。
王新佩表示,中醫認為梔子大黃湯主治煩熱不安,發熱疼痛等過度飲酒後的不適,可利除濕熱。飲酒過多常造成失眠多夢、焦慮心煩、頭昏頭痛、心悸不安、健忘等;腸胃症狀以胃部為主者有胃酸異常、潰瘍、厭食、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燒灼、隱痛感等症狀。
從生理上來看,酒精有9成都在肝臟內分解,代謝後會產生水與二氧化碳,但人體每小時只能去除7到10公克的酒精,因此很多民眾愛喝的啤酒,1罐就必須花上1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烈酒更要花2至3小時才能完全代謝。
酒精進入人體後5分鐘就會出現在血液裡,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酒後的1到1個半小時內就會達到最高峰,尤其是濃度高的酒類,酒精很快會被吸收而且容易酒醉,建議以免短時間內大量喝酒造成肝膽傷害或胃潰瘍及急性胰臟炎。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