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癬的症狀
頭癬是頭皮和頭髮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四種。
1.黃癬
黃癬中醫謂之“肥瘡”,我國俗稱“禿瘡”,而在南方叫做“瘌痢頭”。黃癬的病菌是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主要流行於農村,多見於7-13歲兒童,男女之比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黃癬發生於頭皮部,起初皮損為丘疹或膿皰,以後乾燥結痂,顏色淡黃,形成黃色、棕色或灰色痂皮。典型的黃癬痂表現為散在的圓形硫黃色痂,呈碟形,邊緣翹起,中心微凹,痂的中心常有兩三根頭髮貫穿,痂可蔓延擴大增厚,大小如黃豆或更大。該痂質如豆渣,容易粉碎,嗅之有鼠臭味,這也是本病另一特點。病變處受感染頭髮呈幹、枯、彎曲狀,並且有散在性脫髮,但無斷發現象。
2.白癬
白癬在我國主要是感染鐵銹色小孢子菌所致,往往在城鎮托兒所或小學校引起流行,幾乎均是兒童期發病。患者自覺癢或無明顯症狀,不經醫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白癬頭皮損害為鱗屑斑片,小者如蠶豆,大的似錢幣,日久蔓延、擴大成片,多呈不規則形狀。病變處炎症反應不顯著,但境界尚分明。病發乾枯,失去光澤,往往以斷發為主,這同黃癬禿而不斷有所區別。常在距離頭皮2-5mm處折斷,患處毛髮靠近頭皮的毛幹外面可見白色菌鞘。
3.黑點癬
黑點癬致病菌為紫色毛癬菌或斷發毛癬菌。該病主要侵犯兒童,其發病率位於白癬和黃癬之後。病程緩慢,痊癒後少數留疤,頭髮部分禿落。黑點癬頭部損害與白癬相近似,亦呈鱗屑斑片,但病變面積較小而數目比白癬多。此外,病發表現同白癬略有差異,主要呈低位性斷發,往往在距頭皮1-2mm部位折斷,有些甚至一出頭皮便斷。這時觀察患處頭髮僅見有黑點狀的殘留毛根,故名“黑點癬”。
4.膿癬
膿癬是由嗜動物真菌,如石膏樣小孢子菌或羊毛樣小孢子菌感染所引起的。膿癬皮損多呈大塊狀癰樣隆起,炎症反應劇烈,患處毛囊化膿,可以從中擠出膿汁。病變部位毛髮容易折斷禿落,殘留的頭髮極為鬆動、拔取毫不費力。痊癒後常留疤痕,用病發進行真菌鏡檢和培養皆為陽性。患者常訴說疼痛或輕癢,多伴發頸側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出現發熱、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二、頭癬的危害
氣候潮濕、溫暖的環境適宜真菌的生長,孩子的皮膚嫩薄,出汗較多,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很容易乘虛而入。頭癬可通過接觸頭癬患者、患有其他癬病的患者(如腳氣患者)或有癬病的動物而被傳染,從自然界中感染的極為罕見。頭癬也可通過被汙染的理髮工具被間接傳染。由此可見,頭癬是很容易傳染的,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頭癬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易在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校及家庭中互相傳染。正常人與頭癬患者經常密切接觸,特別是兒童在一起玩耍,頭碰頭的接觸,很容易被傳染。此外,與患有癬病的動物接觸後患病,這都屬於直接傳染。如果使用頭癬患者用過的帽子、頭巾、枕頭、梳子或理髮推子、剪刀等也可被間接傳染。
當然,接觸真菌後不一定都得頭癬,這與機體對真菌的抵抗力有很大關系。大多數成人對真菌抵抗力較強,而兒童較弱,所以頭癬多見於兒童。另外,不注意個人衛生,穿一些不透氣的衣服、鞋襪等,造成局部皮膚潮濕、溫度高,也容易得癬病。頭癬、腳氣等癬病看起來是小毛病,卻特別難以根除。
現有治療頭癬等癬病的藥物大多數是西藥製劑,力求達到殺菌止癢的效果,但這些藥物大多具有毒副作用,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耐藥性。還有一些患者使用激素軟膏去塗抹真菌感染部位,這就進入了一個誤區。激素軟膏等於為真菌提供了營養物質,真菌只會越擦越厲害。而天然藥物具有標本兼治、天然優質、無副作用、不產生耐藥性等西藥無法比擬的優勢,符合現代人類崇尚自然的心理渴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推崇。
純天然腳癬治療藥物以順勢療法為理論基礎,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並運用現代先進工藝生產而成,藥效遠勝傳統癬病產品。純天然藥物所含植物提取物及香精油一改傳統中藥起效慢、效果不顯著的特點,真正做到迅速滲透、見效快、功效持久。純天然腳癬治療藥物可以用來治療包括腳氣在內的各種常見癬病,如頭癬、體癬、股癬、手癬、甲癬等。
除了治療之外,家長也要為孩子改善飲食,增加營養,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平時多給孩子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B有促進細胞再生的作用;維生素C則對改善免疫功能頗為重要,能幫助改善血液迴圈及傷口復原,並能促進維生素B的吸收;維生素A能夠起到修護組織及激發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維生素E對皮膚病預防也有作用。另外,微量元素鋅也能夠抑制真菌,並對激發免疫系統有一定的功效。
溫馨提示:如果各位家長的腳氣長期治不好,就有可能使孩子感染癬菌,患上頭癬甚至其他癬病!癬病傳染性強,對兒童影響較大。家長一定要徹底治療腳氣,不要讓難纏的癬病纏上孩子!
更多相關資訊請參考:forces-of-nature-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