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針灸學

jnny66 發表於: 2010-9-02 11:34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針灸療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治療理論,是由中國歷代醫家,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及累積寶貴的經驗,使這項傳統的針灸醫術,內容日益豐富而更加充實。近代更加創新了釵h穴位及經驗與理論為基礎奠定了新療法,使針灸醫術有很大的改進與發展。




  先賢以針剌和艾灸,都是屬於外惹內效的一種醫療方法,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載:『纔石針灸治其外,可知其是外治的範圍。針剌;是用不同的針具,剌激人體一定的部位,而運用各種操作的方法以激發經氣,調整機體的機能以治疾病;艾灸,是用艾絨等各種藥物以燒灼,熏燙體表一定的部位,通過經絡傳導弁鄋漣@用,而取得治療的效果。




  針剌是機械性的剌激,艾灸是溫熱性的剌激,針和灸在臨床上常結合應用的,故合稱為針灸。靈樞官針篇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觀乎此,古代醫者早就將之相接合應用了,列為外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針灸簡史
  針灸的起源,在古代文獻裏雖未有明確的記載,但最低限度大約有二千多年以上的歷史,自有人類就有針灸的萌芽。原始時代是由巫神以符咒來治病,當時是用『砭石』『毒藥』以治病,所謂『砭』,是用石塊磨成錐尖的形狀,在人體上針剌,此為針法的原始工具,名曰:砭石,纔石或鍼石,如素問云:『製砭石大小』,『纔石鍼艾治其外』,『病生於內,治之以鍼石』,山海經云:『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晉朝郭羲`曰:『可以為砭針,治癰腫者。』古之所以用石為針者,據南北朝全元起注素問稱:『古來未能鑄鐵,故用石為針。』可見砭石治病,是始於石器時代尚未發明冶煉金屬的原始時代.其后發明冶金術乃製九針,因此逐漸發展至以金,銀,銅,馬口鐵等金屬製成的針具,以剌『經絡』。

  灸法亦起源於原始時代,當人類發明用火以後,並知用艾作燃料,此為灸法之開始,迨後來,經後世醫家的實踐與創造,灸法內容才日趨完備,施用灸治的方法,更日益豐富,適應範疇,更為廣泛與充實。

  其後,針灸的發展,除素問外,歷代針灸書籍,有靈樞,難經,子午經,甲乙經,明堂針灸圖,千金方等,尤其在宋的代時期,針灸最為盛行,王維一曾考訂經穴,於一0二六年撰著『銅人腦穴針灸圖經』,次年又創制針灸銅人模型,統一經穴的部位及總結經穴,主治病症有很大的貢獻.至元朝時代雖然不如宋朝,但也有一定的成就,忽必烈之『金蘭循經』,滑壽之『十四經發揮,對發展經絡學說亦有所貢獻』。及至明代李時珍著『奇經八脈考』,貢獻更大,此時針灸亦最盛行,在明末清初,揚繼洲,更聚集前賢之精華,編著『針灸大成』,為內容更充實而豐富之一本傑作,至今仍為針灸家重要的參考資料,醫宗金鑑在推廣針灸,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此為清初針灸醫學發展之大略。清代以後,針灸學術得到國家的支持與中醫的加強研究之下,得到空前的發展,並設立了研究機構,醫院裏設立有針灸科,且在現代科學結合下,還發展很多新的方法,體驗與理論探討方面,均獲得很大的成就。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原為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後被稱為《靈樞》,非一人一時之作,主要部份形成於戰國時期。注意整體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是一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生病,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及疾病的預防,反對迷信鬼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誌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後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部分內容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傷寒雜病論

  又名《傷寒卒病論》,張仲景著於漢末。書中概括了中醫的四診、八綱、八法,理法、方藥齊備,確立了辨症論治原則;以臟腑論內科雜病,兼及婦、外科疾病,共記載40餘種疾病,對其病因、病機及診斷、治療均有精當論述;載方269首,基本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對方劑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變化已有較高要求,所用劑型已有10多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系統的方劑學理論知識。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四五百家對《傷寒雜病論》進行探索,留下近千種專著、專論,形成獨特的傷寒學派,自唐宋以來,其影響遠及國外。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撰寫於1578年,初刊於1593年。全書載藥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藥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藥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擬定的。每種藥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藥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貨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出現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的節譯本或全譯本。其中的一些資料,直接影響達爾文進化論的形成。

神農本草經

  又稱《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非一人一時之作,“神農”為其托名。戰國及秦漢醫藥家通過對藥學資料不斷搜集整理,最後成書。分為序例(或稱“序錄”)1卷,本文3卷。收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藥材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涉及病症約170多種,包括內、外、婦、兒等科疾病。該書根據孕峎r性的不同,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這是中國藥學史上最早的藥物分類法。該書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典籍,所收載的大多數藥物沿用至今,其幼臚w為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書中提出的藥物學理論和用藥原則大多正確而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該書為中國古代的藥物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對後世藥物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為學習中醫藥的重要參考書。
理中 調理中焦脾胃的方法。多指脾胃虛寒証用溫中祛寒法治療。詳見溫中祛寒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