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後天性心臟病---川崎病

shareonce 發表於: 2010-10-13 18:23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稱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疾病;約八成患者為五歲以下的小童。川崎病於1961年由日本川崎醫生發現首宗案例,因而得名;此病是一種發燒、全身血管炎、又容易併發冠狀動脈瘤的疾病。由於疾病可使心臟血管發炎,出現血管收窄或擴張的情況,引起血管栓塞,因此死亡率高達1%

川崎病的成因不明,醫學界一致認為此病可能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產生抗體侵襲身體的血管,引起全身血管發炎反應。在香港,每3000多名五歲以下兒童當中,便有1人患上川崎病。其臨床症狀包括持續發燒超過五天;眼發紅,但無膿(結膜炎);嘴唇及口腔發炎,包括嘴唇發紅乾裂、出血、草莓舌、咽喉炎等;手腳紅腫,一兩星期後趾尖有脫皮現象;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皮膚出疹。

治療川崎病的藥物主要是阿士匹靈(Aspirin)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VIG);注射或服用抗生素是沒有任何效用的。在急性期給予患者高劑量的阿士匹靈,可發揮其抗發炎及預防心臟血管發炎的作用;而患者在退燒後仍要使用低劑量的阿士匹靈,以預防血栓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阿士匹靈可能引起腸胃道出血及肝炎的副作用,及較易在感染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的患者身上引發雷氏症(Reye syndrome)
至於IVIG,其用於治療川崎病的藥物機理不明,但可能與抗發炎作用有關。IVIG結合阿士匹靈在病發初期(510日內)使用可改善患者發燒和急性期發炎的症狀,以及預防心臟毛病等後遺症。

由於注射藥物的遲早會影響患者罹患心臟毛病後遺症的機會,因此家長應對兒童出現上述徵狀加以警惕;如有懷疑,便要立刻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