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小暑節氣開始濕熱 養生著重腸胃

jnny66 發表於: 2010-12-10 22:46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今天開始進入小暑節氣,為六個夏季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此時應注意避免疰夏、食傷的發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小暑到下個大暑節氣,這段時間天氣將開始真正的炎熱,台灣氣候濕熱,這種氣候特徵最容易影響到腸胃,也是腸胃疾病的好發季節,所以養生重點在腸胃。

呂庶熙醫師指出,在夏季時,有時會出現胃口突然變得很差、不想吃東西、有點噁心、頭腦昏昏沈沈、倦怠乏力、一直很想睡覺、小便變少且顏色變黃等情形,這些情形稱為「疰夏」,為傳統中醫特有的病名,最常出現在小朋友或稍有年紀者身上。

疰夏是因為濕熱困於脾胃所致,食慾不振並不是不餓,而是因為天氣炎熱,身體皮膚的微血管打開以利散熱,所以體內大部份的血液都在體表,腸胃道的血液供給反而少,容易使腸胃的蠕動變慢,導致消化功能失調並影響到消化液的分泌,使胃口變差,身體缺乏養份,如此一來自然就「沒元氣」,所以會隨時感覺疲倦而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

同時,在大量出汗後,開始補充大量的水份,當大量的水份進入人體後,由於體液離子忽然失衡,大部份的人只要不要再喝大量的水,或是改喝溫水,再休息一、兩天,就會逐漸痊癒。當然,如果還是無法痊癒,在臨床上可經由中醫師辨證後投予藿香正氣散或六和湯等健脾助消化的藥物,也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小暑節氣開始後,臨床上還有一種青少年常見的腸胃疾患,在傳統中醫稱為「食傷」(即飲食所傷的一種),食傷可能伴有胸悶或咳嗽等症狀,有時容易跟感冒相混淆。

呂醫師指出,在炎熱的天氣裡,青少年從事劇烈運動後,因為口很渴,往往就很率性地「突然」飲用大量冰涼的飲料,結果導致腹部不舒服,這種食傷最常見的症狀是胃部輕微的悶痛與脹氣,不過,食傷與吃進不潔食物的腸胃炎有所差別,其差別在於食傷通常不會有腹瀉的症狀。

食傷常導致胃痛與脹氣,原因是由於冰冷的飲料進入腸胃,當腸胃黏膜遇到冷飲刺激後就引起痙攣,進而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功能。至於胸悶或咳嗽也是因為冷飲在經過食道時,由於食道的強烈痙攣而造成周遭氣管也受到牽引或刺激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常常發生這樣的情形,可能就會出現「氣鬱內傷」的情況,常年會覺得胸悶與呼吸不暢,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處理,就可能會影響發育。針對食傷,適合使用保和丸、平胃散、安中散等處方,若有氣滯情形者還可加一些理氣藥物,包括木香、砂仁、鬱金、枳實、枳殼等單味藥,若有胸悶、咳嗽、呼吸不順等情況,可加桔梗、柴胡、天花粉等單味藥。

小暑養生保健之道》飲食清淡易消化 適當補充水分與營養

小暑節氣報到,此時該怎麼養生比較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進入小暑後氣候更加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跟著變快,由於體能消耗相對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與水份,另一方面又可能因為濕熱的天氣而影響到脾胃的正常功能,所以在飲食上宜注重健脾養胃。

呂醫師指出,民眾可以考慮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例如稀飯、豆芽、豆皮、苦瓜、綠豆、薏仁、肉汁、羹麵等食物,可以同時補充水分與營養,所以說是不錯的選擇。飲食應避免油膩厚味、油煎等類型的食物,若口渴時想喝冷飲,建議要慢慢地入口,或者稍稍退冰後再飲用比較好,這麼一來就可以讓腸胃粘膜得以適應溫度的變化。

此外,他強調,炎炎夏日,民眾在運動後往往大量流汗,這時應特別留意避免身體受風寒,尤其是運動後不要直接吹電風扇、進冷氣房,也不要因貪圖一時涼快就直接沖洗冷水,但可以用熱水沖洗,如此就不會因為身體受寒而罹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