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中文字裡音同、義似、形近者多,造成不少用字的困擾,如「魯魚亥豕」,民眾容易將「魯」、「亥」誤寫成「魚」、「豕」。
陳雪玉說,造字原則「六書」中,轉注、假借即為就形音義的近同衍化造字,「互用」原來就是用字方法之一;不過,文字主要目的在於溝通及記錄歷史,這樣的「互用」仍必須以共同認知為基礎,才能有效傳達訊息,因此用字應該要依循共有規範,正確使用。
陳雪玉表示,資訊發達時代,大多利用電腦製作文件或寫信,在使用注音輸入法時,常因未在同音字中正確選擇用字,常常「琳琅滿目」寫成「琳郎滿目」,「百感交集」寫成「百感焦集」。
陳雪玉說,中文字最大的奧妙在於以形載義,誤用字無法明確表義,例如「琳琅滿目」原義是「美玉眾多」,引申用來形容「滿眼所見都是珍美的東西」,所以「琳琅」應為「玉」部,而誤用的「郎」字義為男子,「琳郎」則無法傳述「美玉」意思。
陳雪玉舉例,「百感交集」意指「各種感受交錯混雜」,「焦集」的「焦」則無法傳述此「交錯混雜」的意思;在形近混用的部分,「稗官野史」容易寫成「『裨』官野史」,若溯其用字源頭,「稗」為田中雜草,因此「稗官」指雜說。
陳雪玉表示,若能掌握詞語真正的意涵,也就能夠正確選擇用字;為協助民眾正確用字,教育部整理了較易混用的詞語用字,在「國語辭典簡編本」和「常用國字辨似」等網站語文工具書裡,提供了辨似字義的資料,民眾可多加利用。
前往查詢:
最新回復
推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