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治療師 和特教 老師,」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日間留院病房治療師說。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觀察孩的反應也最仔細。
以台X醫院為例,針對學齡前自閉兒的行為訓練課程,是以家長為中心,教家長如何帶孩子。七對母子一起來上課,媽媽每天為孩子做語言、動作和溝通等能力評估,與醫院的治療師討論個別計劃,並學習、觀摩如何指導孩子做訓練。
許多媽媽急於教會孩子所有的能力,給孩子很大壓力,容易造成反效果。大人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觀察解讀孩子的心思,才能有效學習。
關渡國中退休教師謝 說,「教自閉症孩子不能有情緒,」她的女兒婉婷在3歲被診斷為自閉症,目前就讀於泰北高中一年級。
謝老師印象最深的一次,在婉婷小五時學雞兔同籠的應用數學題,女兒學了老半天還不會, 謝 老師教到生氣,沒想到,婉婷竟然嚇得連她原本會的加減乘除都算不出來。「幾次以後,我再也不敢發脾氣,」她說。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1. 循序漸進的學習:準備建立孩子各項行為模式前,首先要為他示範並講解正確的分解步驟,緊盯孩子按部就班照做,經過多次練習,即可從每次親身示範改成口頭提醒,再來訓練孩子獨自一人完成動作。
2. 全家參與:自閉兒的能力不單靠媽媽一個人就能養成。例如,媽媽訓練他開口說「餅乾」,才讓他吃餅乾,其他家人也要配合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小孩,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使得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3. 多帶孩子出門:愈是人多的地方,愈要帶孩子去適應各種場合,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小小孩哭鬧或做出怪異行為,旁人比較能包容、接納。比起家裡,外面世界可以教孩子的東西不但數量龐大,也比較新奇、有趣。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