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2009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落點分析

wii168 發表於: 2009-7-17 13:24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在高錄取率的時代,志願填得好不好將會成為錄取結果的重要關鍵,市面上大學考試入學分發落點分析系統品質良莠不齊,建議考生要審慎選擇。

 

聯合新聞網線上落點分析系統歷經 16 年考驗,是市面上專業精準度極最高的落點分析系統,資料庫並整合近兩年放榜資料,供考生作為今年參考依據。

 

「多重篩選排序」可說是目前業界最強大、最完整的功能,不僅提供推估分數差(一般業者只能提供機率,參考價值低),還能讓考生依學群、考科組合、公私立、學校、地區、分數差等各種條件交叉比對,輕鬆找出自己想唸、分數又接近的校系,大大提高考生選填志願的優勢。

 

無論成績是否理想,本系統都可協助考生找出最有利的志願排序選擇。


什麼是推估今年錄取分數呢?以UDN線上落點分析來說,就是以去年各校系最低錄取加權總分,經過三大假設與一定的數據資料計算,來推估今年此校系在特有的採計方式下,可能需要的錄取分數。利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推估今年錄取分數,可以用來作為選填志願的重要依據和判斷標準,進而幫助考生找到心目中最佳的志願序。

UDN與新技網路科技合作,採用的運算系統已經過16年的演進,至今能在業界屹立不搖,享譽甚高,就是因為「推估今年錄取分數」的技術非常卓越,能提供考生精確的落點分析參考。


◆落點分析三大假設:

(1) 大部分的考生對校系的喜好大致上是接近的。
(2) 今年和去年的考生填志願卡時,對志願的喜好幾乎無差別。
(3) 各校系的採計後總分當作運算的起點。 二、


◆各個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1) 學科能力測驗校系檢定:
各校系可以自行規定校系檢定科目,限制考生的某幾科成績不能太差,可藉此提高錄取學生的程度,也就是說各校系可以選擇學測五科和總級分要通過五標(頂、前、均、後、底標)的哪一標,來當作初步篩選學生的工具。
(2) 採計方式:
簡章上所列的資料,代表此校系用以篩選學生的標準,如C大會計系採計國文×1.0,英文×1.5,數學(乙) ×1.0。
(3) 考生原始總分:
考生所有考科所得的分數加總結果。
(4) 考生各科分數:
考生每個科目所考得的分數。
(5) 考生採計總分:
考生相對於某個校系所訂定的採計方式計算下所得的總分。
(6) 各種成績人數累計表:
可分為「單科成績人數累計表」和「組合成績人數累計表」,也就是「成績」相對於「累計人數」的表格,可顯示出當年考生的程度和考題難易度,通常也用於評定考題鑑別度的資料。
(7) 去年各校系最低錄取加權總分:
代表著「去年」各個校系「最後一名錄取的考生」,在此校系「當年」的採計方式下所計算得到的總分。


◆運算的概念:

這個概念就和生活中物價水準或匯率的換算概念是一樣的:我們怎麼知道今日的一塊錢相對於二十年前貶值了多少?或是一塊錢台幣可以換得多少美金?這些根據統計學基本的比較概念,再加上一些可供比較的基本值,就可以簡易求得相對值,差別只是取值比較的方式,其所代表的意義有所不同罷了。所以依照上面這些例子,同樣也可以進行前後兩年分數上的換算動作;也就是說,既然知道今年和去年的換算方法,當然可以知道去年這個校系,在今年應該要多少分才可以錄取。下圖是一個大概的流程:


啥叫分數差?分數差正幾分一定會上?負幾分一定不會上?簡單來說,利用考生總分減去推估總分而得到的差值,就是我們所謂的分數差。其列式如下:
‧分數差=考生總分-推估總分
有關考生總分與推估總分的解釋,可見下表:



然而,分數差之間的比較是不甚合理的;舉例而言(計算方式可見下表),若C大會計系採計國文(×1.0)、英文(×1.0)和數學乙(×1.0)三科,T大外文系採計國文(×1.5)、英文(×2.0)和歷史(×1.0)三科,而A考生在兩個科系的採計數分別是3科及4.5科,當此二科系的分數差同樣是+5分時,由於各考科難易度不同、採計的科目不同及採計科目數不同,就算得到的分數差都相同,但其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大異其趣。

所以,為了要得到一個較好的方式來做分數意義上的區別,我們就必須加入單位化的簡易動作,因此,才有了單位化的分數差(簡稱單位分數差)。其列式如下:
‧單位分數差=分數差÷採計數



這是一個大略比較的方式,因為各科的難度不同,所以每個科目一分的差距所代表的意義大不相同,尤其在計算推估總分時。單位分數差的值僅能作為取向的參考,並非一定必須依照單位分數差的高低去填選志願,原因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常有人認為:「我計算出來的A科系單位分數差高於B科系,所以看起來A科系比B科系容易上。」這卻並不盡然,我們只能說A科系填上的機會可能比B科系高。也常有同學問說:「對於某科系,我到底要正幾分才會上,若是負到多少分就不可能上了?」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沒有絕對的,因為「正分」不等於「會上」, 「負分」不等於「不會上」,這全是關係到機率大小的問題。

就拿「買樂透」這件事來當個例子好了,同學的分數考的高相當於樂透買的多,中的機率必定會高,但是相對的成本也高(也就是拼命投入時間去唸書),分發本身就是一場卡位戰(如下圖),因為考生對於科系的喜好和大多數人對科系的喜好是相近的,所以如果分數低的科系被比他高分的人佔滿了,分數高的科系反而選填的人較少的話,那麼分數低的人就有可能會上一般認為是高分的科系,這就是所謂的「低分高取」。



但如果高分者填了一個一般認為比其分數低分的科系而上了,這就是「高分低填」。可是「高分低取」和「低分高填」,只是數據上的觀念,和大眾主觀的集合意識;就好像有一個考生,明明可以上台大醫學系,但是他卻填了台大物理系而被錄取,在所有人的眼中這是「高分低填」,然而在這個考生的心理,台大物理系卻是他的最佳志願,所以喜好跟錄取與否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利用報表所得出的分數差只是根據接近客觀的數據,所表現出的社會價值觀,並不能完全等於考生本身的志願序。

 

所以實際上在選填志願時,考生還是應以本身的興趣為重,參照落點分析報表的分數差(錄取機會大小)作為科系篩選的輔助工具,如此才能真正達到選填志願的目的:「學校錄取有心且優秀的學生,學生能就讀到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我想要查詢:

落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