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稍不留意難免就會發生一些照顧上的小意外,像是誤食、嗆到、溺水、燙傷、跌傷等等。想要預防這些傷害,首先要從居家環境改善起,搭配正確的安全教育,定可保障孩子的安全、杜絕傷害上門。除此之外,家長亦需具備意外處理的基本常識,才能讓寶寶的傷害降至最低,這也是爸比媽咪所樂見的。
直擊3大照顧傷害
食的傷害 Eat
以吃的傷害來談,3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兩個問題就是異物梗塞及誤食中毒,分別介紹如下:
1. 異物梗塞
財團法人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寶寶4個月大開始嘗試吃副食品,家長一定是給他流質、泥狀的食物,不會給他一整塊硬的東西,但是正值口慾期的幼兒,拿到東西總喜歡往嘴裡放,而喉頭的直徑僅有3.17公分,大過於此直徑的東西就很容易卡在喉嚨、造成危險;此外,小寶寶亦可能將拿到的東西放到耳朵、鼻子等有孔洞的地方,嚴重者還會引發鼻竇炎、耳朵痛等症狀。
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果凍、糖果就是給孩子吃的,也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會將食物「含」在嘴裡,卻沒考量到孩子在跑動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噎到。食物(如:花生米、瓜子、葡萄、龍眼、湯圓等)、玩具零件、磁鐵、硬幣、迴紋針、小彈珠、電池等,都是急診中很常見的吞食異物,在此要特別提醒媽咪,有一類的化妝棉碰到水便會撐開,務必收納好,否則孩子一旦誤食會因接觸到口水而使化妝棉脹大,卡在喉嚨中將釀成可怕的傷害。
2. 誤食中毒
寶寶約從一歲開始,能從爬行進入到行走的階段,這時他的探索亦從被動轉為主動,一不小心寶寶就可能會有誤食的危險。舉例來說,很多盆栽都是有毒的,居家比較常種植的像是萬年青、黃金葛與水仙等,若不慎讓寶寶吃到,就有可能會中毒,因此最好把這些盆栽放置於高處。
建議家中有年幼孩子的父母,將寶寶可能誤食、中毒的東西收好,也不要買大瓶裝的濃縮清潔劑,因中毒時的毒性相對較高,且中毒後稀釋比例亦難以拿捏。不過家長若是購買單瓶的清潔劑,將其放在浴室內,標籤也可能會有脫落的情況,這時如果寶寶誤食就很難確切瞭解其中毒的成份為何,有可能因此耽誤醫護人員判斷處理的時間。
還有一種常見的誤食意外就是大人藥物亂放所致,尤其家中若有比較年長的爺爺奶奶,更容易出現這類問題。林月琴說明,老人家可能會需要吃慢性疾病的藥物,但其忘性也比較高,常會發生隨意放在桌上或掉到地上讓寶寶吃到的狀況。
此外,老一輩的人會習慣沿用以往的生活方式,例如拿用明礬來洗大腸、以食用色素包湯圓、用鹼水包鹼粽等,但是幼兒並無區辨能力,可能會把明礬當作冰棒、把鹼水當礦泉水,因此這些東西若任意放置,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誤食後果。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應遵守「食物的器皿不裝藥物、藥物的器皿不裝食物」之原則。
洗澡的傷害 Bath
許多媽咪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會將水溫調到高溫,當幼兒自己跑進浴室開水龍頭時,就可能不慎燙傷。建議媽咪將水溫維持在中溫即可,這樣一來就算孩子不小心調到熱水,55℃左右的水溫也不致於燙傷。另外,在外出時應該把熱水器整個關掉,不要嫌繁瑣而忽略這個簡單的小動作。
一般建議媽咪挑選白天的時段幫寶寶洗澡,此時比較不冷、水溫也不用調太高,當然用心一點的家長會用溫度計來量測水溫,這是最保險的作法;或者,也可將放洗澡水的動作與泡牛奶一樣標準化,將冷水放到一定的高度後加入熱水,再帶寶寶過來洗澡。
洗澡時最容易發生的意外為燙傷與溺水,雖然現代媽咪多具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的正確觀念,但被洗澡水燙傷仍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須格外注意;另外,有些家庭為求環保會蓄小水盆,如果是這樣,浴室的門就要關好,避免孩子跑入浴室掉進水盆裡造成溺水的意外;而在幫寶寶洗澡時,就算電話鈴聲響起也不要去接,曾經發生媽咪幫寶寶洗澡洗到一半,雙手一放便急著去接電話,回到浴室才發現寶寶已在澡盆裡溺斃,這個例子看似荒謬,卻是真實的新聞事件。
意外通常會發生在最疏忽及被催促的時候,當安全意識沒有高過被催促時的感覺,就有可能釀禍。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