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紀甫過十分之一,而能源所導致的世界型的經濟動盪,以及期貨投資客不斷翻炒及放空之下,以獲得高投資報酬率的利潤,進而受到高度需求國家被迫以高價購買世界型的寡佔能源-「石油」,直到日本遭受9.0強震之後,在地震帶上的福島核能電廠所造成的核能災害,讓核能發電的議題又再度受到世界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輿論的矚目與撻伐;而在這波核災中,甚至震垮了德國的政壇,讓德國總理所在的執政黨基督教民主黨,將執政六十年的巴登‧福騰堡邦(七大邦中具指標性的地區,人口約一千一百萬,也是七大邦中的第三大邦),在反核聲浪中拱手讓出寶座,也是德國人民對德國總理梅克爾投下的不信任票。
自二十一世紀開始,世界頂尖科學家就曾預言「氫氧能將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但我國以及部分以科技先驅發展的國家仍不斷以太陽能、風力與再生能源作為能源開發的計畫,但太陽能等發電方法並不經濟,除了需要龐大的土地,在耗用了龐大的經費之下,並不能產出相對的發電效能,這也是導致臺灣這個海島型國家「必須用生命換能源」的途徑。
而現今,全世界電能的發電方法,通常需要面臨的問題有:成本太高不夠經濟、占地過大與所產電能不合比例、產電後續廢料問題難以處理,以致全世界各國當下所能夠以最經濟、最便宜、最穩定及最不占土地的方法來生產電能。我們所難以想像的,在我們生活中,目前我國共有3座核能發電廠(另有第四座核能發電廠興建中)、30座火力發電廠、2座抽蓄水力發電廠、46座再生能源發電廠(含慣常水力發電廠41座及風力發電廠5座),以及21所超高壓變電所、188所一次變電所、316所二次變電所,從發電廠到變電所,這些電廠每天都在發著電、送著電,而為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更高的生活品質,我們需要更穩定且更充足的電能!
然而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發電廠嗎?要蓋多少座才夠呢?而臺灣目前的人口數仍不斷的增加,科技不斷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各種用電產品不斷更加普及於我們的周遭,…那麼究竟我們應該需要多少座發電廠呢?
而我們並不知道,夏天我們開著冷氣、冬天我們用著暖氣、平常天我們上班、過年過節我們歡喜於慶祝聲中,我們跳電的次數越來越少,台電夏季限電的措施為何而來?因為台電一方面增加發電設備(發電廠),一方面以抬高民生用電價格抑制用電,但為何台電不像一般民營公司,應該鼓勵消費者多多用電才對,哪有應該賺錢的公司會向消費者宣導節能又鼓勵省電?事實上是因為跳電的損失很大,以及供電量不敷使用等因素,而節能與省電是因為台電無法供應那麼大的用電量所致。
而我們,包括全世界的的人們可曾想過,世界各國的發電廠每天都不斷的發著電,全世界的人口越多,先進國家的人口不斷驟增,發電廠也必須不斷的增加!卻少有人知道,全世界的發電廠所發出來的電能,事實上是發了電之後如果消費者沒有使用就放回大自然了,這當中,電能並沒有被保留下來,而且在各種電能研究中,也沒有大量的電能能夠被留下來的理論,所以全世界數以萬計的發電廠都是不斷發著電,也不斷的把電放掉,就好像我們一直開著家裡水龍頭的水,我們想喝水的時候才接水來喝,不喝或用不到的時候,也是讓水一直流著!因為發電原理的電能並不能像我們用水一樣,想開大就開大,想關小就關小,而是一經發電,就一直把電放出去,也沒有任何大型儲電設備可以把大量的電能留下來,想用就用,不用就放著!
雖然我們周遭有各種需要電池的電子產品,近十年來更發展出鎳氫電池、碳氫電池等,可以讓我們增加電池的反覆使用次數(動輒五百次到兩千次的使用次數),以致能夠降低對環境的傷害,但目前世界各國,即使是科技再發達的國家,也都還沒辦法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一整個城市某一段時間所需要使用的電能儲存在蓄電槽中備存,而我們曾聽過各種能源的安全庫存量還有多少天或幾個月,卻從未聽過「電能安全庫存量還有多久」這個用詞,因為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就連近來科技十分先進的日本,在強震後的福島核能發電廠也是一樣,除非發電廠重新發電,否則發電廠一經損壞或停擺,某個原先用電地區就會因此無電可用!
然而太陽能、風力與再生能源的發電根本無法具有全面性經濟的發電空間,這些能源只能提供小區域或低度用電量的住宅,但若我們廢了核能發電,並且因此在沒有任何進程且盲目的因為想要減碳而逐漸降低火力發電,而大層面的陸續延用太陽能、風力與再生能源的發電方法時,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每度用電的電費將從平均2.5塊錢的程度提高到5塊錢以上,也就是一般非常節約的家庭,以每個月使用600度電的1,500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而且我們生活的民生物資也將因此受到連動影響,就像十年前汽油原本每公升17塊錢時,當時的物價水準情形,與如今動輒每公升30塊錢的波動,而如今的物價水平如何,從當年原本一包25元的泡麵,到如今卻是超過一倍的水準,仔細一算,事實上若僅以單身者的生活而言,這十年間,薪水漲不到一成,生活的必須支出卻超過三成,更況是小家庭,而更甚是大家庭!
每個國家都控管著民生經濟能源,以維持基礎民生的管理,而我國的三大民生經濟能源有水、電與石油,我國地狹人稠,又是高科技國家,任何的能源稍有動盪,物價就會連番受到影響,除了無從替代之外,更無從選擇。
「電能的大型儲能系統」是衍生世界型經濟的一大進步領域,它是一種可以減緩當前世界各國發電不彰的情形,也就是降低無限上綱的發電效能,看看我國發電廠的發電效能,臺灣整個西部、西北部、東北部及北部都是發電的重鎮,也就是人口密集度較高與各種工業高用電等區位,都是發電廠建廠的位置;而發電廠為何不蓋在遠一點的地方,例如遠在數千公尺高的玉山上或人口必較少的東半部地區,不就影響不那麼大了?
因為發電廠蓋得越遠,能耗就會越大,因為就好像位在新北市的核一廠如果把電發到臺中,可能所耗掉的電能就高達一、兩成之多,因為地球原本就是一個帶電的大環境,太陽的炙熱、雨天的電流、風能流動的影響等,都是帶電分子不斷活動而存在於我們的周遭,所以發電廠並不能以天氣作為選擇發不發電的條件來調整發電與否,距離太遠更不可能送電,所以科技越發達、人口越稠密,發電廠就必須越蓋越多,…而這時,地球也就會越來越沉重…!而此時「電能的大型儲能系統」是一種可以將多餘電能儲存下來的電能儲存設備,除了發電廠所發出來的電,甚至各種型態的發電設備,大型儲能系統都能夠把電能儲存下來,並且可以穩定且安全的移動到想要發電的地方,均化國家想要用電的區域,甚至迅速存置於緊急用電的地區,讓受到損壞的發電廠能夠迅速供電,也就是發電廠與發電廠間的支援功能,或支配用電與轉置發電。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