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劇烈變化,生物首當其衝,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形容,海水升溫或變冷,讓海洋生物從「滾水煮青蛙」變成「冰水凍青蛙」。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冰山融化崩塌,造成珊瑚白化;但突如其來的低溫也會讓海洋生物全軍覆沒,「牠們瀕臨存活邊緣」。
台灣北部的野柳、金山一帶海域,十年來的冬天海溫已由十六度升為十八度,南台灣也從十八度升到廿度,陳昭倫今年一月中到墾丁海域探察,發現應該在三到四月才出沒的馬尾藻,罕見地在一月份就大量現身,「許多跟著溫度跑的魚類、鳥類和植物都出現方寸大亂的亂跑情況」。
不只暖化可怕,低溫帶來的傷亡也很驚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舉例,二○○八年二月澎湖寒害造成大量魚類凍斃,受到冷水流入侵,長達一週的海溫降低到七到十三度,造成一百八十種以上沿岸魚類,一百三十噸經濟性魚類損失,箱網養殖海鱺全數凍死。一九九四年墾丁青蛙石附近的死魚事件及二○○八年七月貓鼻頭海域的死魚事件都是因為海溫遽降導致。
海域生物處境堪憐,陸域植物的消長亦很驚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指出,目前全世界只剩二株的武威山茶就活在台灣屏東山區,日治時代,日本人曾想拿武威山茶當茶葉,顯示數量之多,但六十幾年後突然消失,二○○四年才又在屏東山區現身,只是武威山茶喜好潮濕環境,近年來南部冬季缺水、夏季遭颱風襲擊,二株野生倖存者長在旱地,不利復育,「不只特殊物種面臨危機,暖化還會讓高山植物無處可逃」。
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台灣百年來平均溫度已爬升攝氏○.八度,從基隆到恆春兩地年平均溫度相差約二.八度,受到全球性增溫影響,百年來台灣等溫線已向北移動一百五十公里,山區平均氣溫增加了○.六度,生物生存環境的臨界高度也比百年前升高約一百米。
台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胡哲民指出,長在大尖山、宜蘭太平山及拉拉山的「三毛櫸」只長在寒冷山區,一旦天氣越來越熱,未來恐怕消失;預期生長在一千五百公尺到二千五百公尺中海拔的高接梨及高麗菜等高山蔬菜,未來可能也要進行品種改良。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