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去年呼籲支持油電車款,為當地車廠研發打了一劑強心針;結合十一國、三十三家車廠與周邊供應商和研發單位的「歐洲電動車開發暨推動研究計畫」,在去年規劃三年四千四百萬歐元的經費正式展開;三月十八號,在經濟部技術處主導下,台灣富田電機、國淵實業與利佳興業共同宣布成立「電動車先進動力系統研發聯盟」。
儘管電動車在歷經一百四十五年後的波折又重燃生機(首輛電動車誕生於一八六五年),但和現在已臻成熟的燃油引擎相比,它卻是新生,在尚未正式量產前,高昂的價格將是難以避免的關鍵。舉美國已上路的TELSA電動跑車為例,售價折合台幣約三百萬,入門車款也要一百五十萬左右,對一般民眾而言確實高不可攀。而日產推出的「葉子」雖然價格較為親民,但充一次電僅有一百六十公里的續航力,和現行車款相較,仍顯的不夠便利。
其次,電池續航力、壽命與充電時間,還有充電站的推行,還有一段路要走,而安全標準、電池規範及統一性,也尚未有明確的法令或條款出現,就算消費者目前有能力搶鮮,買入一輛電動車過過癮,但後續問題似乎更讓人關心,畢竟總不能花了上百萬買部車,卻只能眼睜睜等著沒電或損壞卻求助無門吧?
沒錯,這些都是目前電動車尚待克服的問題,相信也是不少消費者與專家所關心和質疑的議題,可是話說回來,這不正也是目前各界所積極投入的工作嗎?嚴格說來,真正左右電動車未來發展方向的,除了靠車廠以穩定、可靠且擁有合理價格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之外,各國政府對充電網的布建,與後續相關的規範擬定,也是重要關鍵。
因此,平價、耐用且具保障的電動車,是消費者所樂見的未來趨勢;德國政府投入七億歐元進行電動車推行計畫;國內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商,也計畫投入三至五億台幣蓋新廠與投入研發。在商言商,如果電動車沒有未來,這些國家與廠商也不可能投入如此大筆資金去燒錢,所以,電動車已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式,而是進行式,只要政府與民間都能朝此目標協力邁進,相信再過幾年,環保節能的電動車已不再只是展示品,而是人人能擁有的移動載具。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