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分享】養髮,從頭皮下手

joyce26ry 發表於: 2012-2-10 16:19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要解決非自然掉髮的問題,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頭皮的清潔工作;日常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可多吃些含硫胺基酸的食物,避免攝取會讓頭髮掉落的甜食和辛香料。


一名型男在短短一個月內,掉髮量驚人,每日掉髮數量高達300根,是正常掉髮量的3倍,一段時間後,從春風少年兄,變成了宛如垂垂老矣的糟老頭,這讓他信心大崩盤,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症。中醫師林君玉表示,禿頭、掉髮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困擾,不僅影響美觀,也造成人際影響,其實若你的髮量還不是很稀疏,也還看不見頭皮,是可以先從改變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兩個方向下手,達到預防掉髮的目的。


掉髮的最大敵人,排除基因問題之外,占患者最大比例的殺手,就是壓力、睡眠不足和飲食不正常,類似如此因心理影響生理的實例非常多而且明顯。在林君玉的患者中就有很多是因心理壓力引發掉髮前來求助的個案,一位20歲的女大學生,才開學沒多久就掉髮掉了3/4,求診時近乎全禿,就是大家俗稱的「宇宙禿」。這名女學生說課業壓力讓她每天都睡不好,林君玉表示,患者出現的圓禿狀況可大可小,有的例子是局部禿,嚴重一些的就是宇宙禿,再不面對解決問題,很快就會變成光溜溜的全禿了。這類患者必須先從身心科方面著手,找出造成其心理壓力的元凶,之後才能由皮膚科對症下藥,找出治療的方式。


頭皮清潔是健髮第一步


至於非自然掉髮問題,大家最快聯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顧好頭皮的健康,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頭皮的清潔工作。林君玉表示,頭髮是從頭皮裡的毛囊長出來的,理論上把頭皮照顧好,應該會對減少掉髮有幫助,醫師贊同天天洗頭的做法,但要不要用洗髮精,就得視個人頭皮出油情況而定。一般家庭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一瓶洗髮精「打通關」,往往買一瓶洗髮精,先生也用、太太也用,小孩隨手拿也不囉嗦,這樣的情況真的很不好!


醫師指出,想知道自己的洗髮精選得對不對,從頭皮屑的狀況就可以得知,頭皮屑就是一種頭皮發炎的反應,在坊間的洗髮精林林總總,有的是專門針對出油、有的是可以抗敏感、有的則是針對頭皮屑處理。男性的頭皮通常比較油,常常可以看到男性的頭皮亮亮的泛出油光,這時候就應選擇比較能抑制出油清爽型的洗髮精。但同一款洗髮精如果讓頭髮比較乾澀的人使用,可能就會更敏感乾澀,甚至毛囊發炎,導致落髮問題出現,所以,洗髮精也應該建立個人化。

多食含硫胺基酸食物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近年來因為生活型態的轉變,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生活上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飲食上也是攝取過量高糖或高油的食物,最明顯的就是含糖飲料或果汁選擇增加,造成現代人日益肥胖,殊不知容易造成肥胖的飲食,也會造成新陳代謝的緩慢,並造成落髮情況發生。林君玉提醒,想改善落髮問題,在飲食菜單上就必須調整。


應該多吃哪些食品呢?林君玉建議,可以多食用含硫胺基酸的食物,例如雞蛋、牛奶、酵母、豆類等,其他也可以多攝取玉米、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有助增進髮質強韌,若髮質健康也比較不容易出現掉髮或斷髮的問題。既然已知道掉髮是因體內酸鹼值過酸的結果,那麼也可以攝取一些鹼性食品,蔬菜、水果是很不錯的選擇,菠菜、花椰菜、柳丁、檸檬,都有益頭髮生長。


至於需補充維生素嗎?維生素B6和維生素E,有預防白髮和促進頭髮生長的作用,含維生素B6、E較多的食物,例如上述的豆類、酵母、蜂蜜、蛋類都很不錯,再者早餐用麥片替代,也是很方便攝取營養素的方法,想要預防落髮的人,最好多攝取這些食物。

避免攝取甜食、辛香料


林君玉還提醒,在多攝取頭髮生長所需營養素的同時,也應該少吃些不健康的食物,例如油炸類食物內含脂肪,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影響血液酸鹼值,酸性體質對頭髮生長,就會有不好的影響。


太甜的食物也要避免,因為糖類在被身體吸收分解時,也會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堆積的話,也容易導致毛囊堵塞,導致脫髮問題。


就中醫的角度認為,落髮主要是因為肝腎虛、氣不足所致,所以,傷肝腎的食材辛香料,如蔥、蒜、辣椒、胡椒、芥末都應該避免;對於已經有落髮問題的患者,更應該嚴格禁止,因為辛香料會耗氣傷津,容易造成頭髮失去滋潤而焦枯掉落。


中醫藥膳,補氣健髮

中醫研究有說:「髮為血之餘」,認為毛髮的生長與氣血變化有關,所以,會利用豬肝、腰子當作補血聖品。林君玉強調,氣血是維持人體活動的基本,毛髮生長所需的養分,也必須由人體充足的血液來供應。


至於哪些人容易有落髮問題呢?像是導遊、老師等常講話容易耗氣的工作,最容易傷到肝腎,出現落髮困擾。這些行業的民眾,想補氣建髮,也可以從藥膳下手,例如當歸、人參、參鬚等,都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效果的中藥材。在中藥部分針對補肝腎氣血也有積極做法,若是因為氣血或是肝腎氣不足的患者,醫師則視情況,利用六味地黃丸、人參養榮湯等藥方,但是林君玉也提醒,這些中藥並不適合地中海型禿髮的患者,要特別注意。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