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氣短乏力無三多糖尿病患多氣陰兩虛

frandyni 發表於: 2012-3-20 12:40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避免糖尿病持續惡化,平常就應積極控制病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歐景騰表示,糖尿病最初是體內的血糖調節機制出現異常,以致於造成體內血糖上升,所以必須加以控制。糖尿病在傳統中醫上稱為「消渴病」,按照中醫辯證,消渴病又分上、中、下三消。

歐醫師指出,臨床上症狀常分兩大類,第一類糖尿病患者多在幼年時期發病,病情發展快且較為嚴重,常有口渴、消瘦、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其尿液有甜味等症狀相當明顯;第二類糖尿病患者多在中老年時期發病,病情發展緩慢而隱匿,常出現極度乏力,口乾想喝水,但多尿、多飲和多食等症狀較不明顯。

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時,體內血糖濃度將持續偏高,常伴有長期性併發症,也會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周圍大動脈病變等。

歐景騰表示,在臨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並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歐醫師指出,若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而只有氣短乏力、動則汗出、口乾等症狀時,這是屬於氣陰兩虛型,此時治宜益氣養陰,與陰虛熱盛型患者的用藥有所不同。

糖尿病後期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包括水腫、冠心病、腦中風、視網膜病變等病症,或是伴有胸痛、頭痛、脅痛或臉色紫黯、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甚至病變部位可累及人的五臟六腑,其中以脾、肝、腎為主,但關鍵在腎,像這種情況在治療上應以治腎為主要原則,對症用藥後再酌加通絡、活血化瘀的處方或單味藥。

歐景騰醫師指出,若糖尿病患者出現胃口不佳、口渴欲飲、食入腹脹、大便溏薄或泄瀉、神疲氣短等症狀時,這代表脾胃氣虛,雖然口渴欲飲,但不宜用寒涼瀉火的處方,以避免傷到脾胃,也不宜使用溫中之品,以預防助長燥熱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