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24節氣養生》清明雨紛紛 慎防風濕別感冒

hansem668 發表於: 2012-3-28 20:16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


【聯合報/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是「清明」節氣的開始。「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44日或5日。清明幾乎是唯一和節日連接的節氣,春光明媚,清明懷人,古人有清明踏青的風俗,此時宜多親近大自然,但天氣變化大,也要小心不要著涼。 fficeffice" />

清明時節,草木繁盛,百花齊開,處處給人清新明朗的感覺。《淮南子天文訓》有云:「春分後15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帝京歲記勝》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建議,清明時節,多吃蔬菜。他說,中醫認為春主肝,而風為春之主氣,又多襲於肝,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中藥可選用扶助正氣的補品,如山藥、大棗等;烹調食物以清淡為宜,多食甜、少食酸,以補益脾胃之氣。

新鮮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不妨多吃,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的疾病;也可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

清明春回大地,但大陸長江以南一帶經常陰雨綿綿,唐朝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細雨紛紛,也是清明時分常見的情景。

江南春天,低氣壓裏,雲快,風大,雨急,每當低氣壓經過,天氣就陰沈、多雨。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陳潮宗建議,穿著應以寬鬆舒展、柔軟保暖為主,宜「下厚上薄」,有養陽又收陰之意。當天氣稍微轉涼或起風時,要立即加穿衣服,以防病邪侵入人體。

防病邪有兩重點,一是防濕邪,氣候溫暖多濕,有利微生物等生長繁殖,須留心結膜炎、腦炎、麻疹等傳染病;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鋅,預防感冒;老人家或關節疾患容易感受濕邪,誘發關節疼痛,應多注意保暖防濕。

另外也要防過敏,清明百花盛開,溫暖多濕,容易誘發過敏疾病,過敏體質者宜注意溫差變化、穿棉質衣服,忌梨、西瓜、蕃茄、椰子、香瓜、哈蜜瓜、大白菜、白蘿蔔、冰品、冰涼飲料等生冷食物,少吃核桃、魚乾及其他海鮮加工品。

杜甫《麗人行》: 33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清明踏青由來已久,其他還有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活動,而吃潤餅、春捲也成為部份地區的清明習俗。

春光明媚,但民眾不論是郊外掃墓還是出遊踏青,宜盡量穿著長袖衣物,塗抹防蚊液;避免接近野花叢生處,並佩帶口罩;在草地或灌木地帶行走,應避免受到蛇類攻擊,使用手杖或竹竿隨時撥弄幾下,使牠們能迅作迴避,以免引起無謂的傷害;並隨身攜帶雨具,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