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法國康城大學中央醫院醫師安·多姆馬丁及研究團隊將119名下肢創傷患者隨機分為2組,1組接受傳統外科清創治療,另一組則接受「蛆療」,將定量的蛆包覆在醫材中,貼覆在傷口上,使得蛆可以接觸傷口,但無法移動或爬行到傷口以外的部位。
結果顯示,在治療後的前8天,蛆療組的傷口恢復明顯較佳;但15天後,2組差異不顯著。2組患者都感受到中等程度的疼痛,且都在第8天開始,傷口感受到「爬行感」。相關結果發表在《皮膚醫學檔案》(ArchivesofDermatology)。
研究人員指出,蛆的特色是啃食壞死組織,但放過健康的組織,同時蛆還會分泌抗菌物質。但也有專家批評,即使運用蛆,也無法保證難治傷口的壞死組織能完全清除或增加癒合。
研究人員仍將持續地分析,增加敷料中蛆的數量,是否能在療程中減輕傷口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