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少人都為了個人愛好和商業目的集郵、集古幣、集人民幣,所集物品還在不斷增值,享受一本萬利的快樂的時候,當少數智慧賢能積累思想與生活,豐富人生以圖日後宏圖大展的時候,我有一位朋友多年來一刻也沒放松他別它的積累。
因為他愛好寫作,那時每年要消耗不少的紙張,於是他便時常逛批發市場小量批發,向朋友索要,千方百計搜集辦公用品,以至目前書屋裏的打印紙、稿紙、正面用過的廢紙占著幾大櫃子,鋼筆、圓珠筆、各色鉛筆都放著一捆一捆。隨著電腦的普及運用,人們開始在微機上寫作,從起草到發稿的全過程都可以不用一張紙;紙張也早已使用國際標準了。
他會照像,今天買一樣,明天買一樣,一年的積蓄買小物件,三年的積蓄買大物件,置辦全了暗室設備,細微到藥品、相紙、膠卷都有庫存。有人會問,既懂得照相,鐵疙瘩倒也罷了,他就不知道那些消耗品是有有效期的嗎?他不但懂,還懂得更多。實踐告訴他,那些有效期的數據適用於全國抑或是全球範圍,在他所在的幹旱地區,實際的有效期要長得多。始終購買最新的一批、用好的手段保管勿使受潮見光,再加上所標註的有效期在不同地域差異的延續,怕是幾十年都在堪用時限內。可悲的是,他的儲備被更先進的數碼照像和電腦操作所取代,這些東西早已用不著且不增值,只能成為他業余愛好和人生經歷的見證。
他醋愛學習,所以孜孜不倦於報刊剪貼,到印刷廠裏訂制了不少統一規格的剪貼本,凡讀過的優秀報刊文章,分門別類,一一剪貼,將好的雜誌也搬到印刷廠統一裝訂收藏,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將剪貼和裝訂的內容建立目錄、編上頁碼以備查閱。幾次搬家,汗牛充棟。這方面的積累做學問的人多多少少怕是都有過,也絕非無謂無益,對他本人也無可厚非,但當他爬在電腦前,點擊互聯網的時候,他又感覺到互聯網要比他的書屋更豐富、他的積累僅從方便、實用、快捷的角度說,簡直就不名一文,唯一鮮活的可能就只是他嚴謹的求學精神了。
善於學習、積累並更新知識當然會使人一生富有,但如果想不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只在一個狹小的思維空間裏和個人小圈子裏單純地積累,把事情做過了頭,就有可能得不償失,甚至終究一無所得。
查看全部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